出境游热推:
欧洲 泰国 土耳其 日本 塞班 法国 美国
国内游热推:
海南 云南 北京 上海 贵州 湖北 湖北
周边游热推:
欧洲 泰国 土耳其 日本 塞班 法国 湖北
当前位置:游啦啦旅游网 > 国内 > 湖南 > 望城 > 正文

靖港美食小吃大汇总

来源:游啦啦旅游网   作者:游啦啦旅游网   发表时间:2013-10-1 5:59:10    浏览:
  果说八大碗是绽放在靖港餐饮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靖港特色菜是衬托起八大碗的绿叶,那么,繁多的靖港小吃则是花园中一朵朵妖艳的小花。靖港餐饮由此而百花齐放,美不胜收。

   靖港小吃丰富而精彩,包容而独特,小巧而雅致,其中的一些别具一格的传统小吃,非靖港人可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而其制作工序的精致和讲究,制作水平的成熟和老道,着实让人眼花瞭乱。由此而来的是靖港小吃对游人食欲的挑逗和满足,香、甜、咸、辣、酥、脆、软、韧诸般口味之嗜,都可以在自己的选择中找到相对应的享受和欣悦。靖港小吃也由此而声誉在外。谚语“湘江河里的风蓬,洞庭湖里的碗,靖港的小吃冇得讲。”便是对靖港小吃的高度赞誉。

   靖港小吃源自岁月深处,源自千百年来一代一代勤劳智慧的古镇厨师的实践和摸索,源自后来者孜孜不倦传承。为其提供平台和促其辉煌的,则是古镇曾经的兴旺发达,也是外来食文化通过水的宽广无私的运载,达成与本地食文化的亲和、交溶、碰撞、磨合而形成的食之结晶。
关于靖港美食与外界的交流融通,有两个有趣的故事:

   其一说是从前靖港本无白粒丸。有一次,一位靖港厨师去长沙城里有事,走到北正街时,见街边的摊贩正在卖一种他不认得的吃食:一碗汤,汤面上浮着一粒粒小手指大的白色小丸。许多路人都停下来买,吃得津津有味。他就问摊贩那叫什么,那长沙城里的摊贩看他是个乡里人,睬都不睬。厨师就买了一碗吃,味道果然不错,遂又买了一碗,边吃边看人家如何烹制小汤丸,学会后好回到靖港做,为此,他在长沙城里多逗留了好几天,并且每天都要上街去“吃”小汤丸……厨师回来后闭门谢客,反复倒腾了十天半个月后,靖港街上便多了一样小吃——白粒丸。加之这个师傅人极聪明,对提出改进意见的街坊、顾客均不收钱,于是乎手艺日进,食客日盛,收益日丰。

   其二:在长沙、湘潭、宁乡、湘阴、益阳、常德等大中城市都有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小食品——麻圆砣,它外酥内软,香甜适口。可能没几个人知道麻圆砣的出生地却是古镇靖港。据说靖港早在清朝年间便“研制”出了麻圆砣,像古镇众多特色菜肴和小吃一样,其制作方法一直是“恕不外传”的,外乡人只能尝其美味而无法复制。民国某年,一位在长沙城里炸油条的师傅来到靖港,他初尝靖港麻圆砣,即刻被它的泡松爽口所吸引,遂起要学做麻圆砣之念。然而经过数次品尝和“研究”,只是发现麻圆砣是糯米做的,对其制作要领仍是一片茫然。他寻思,只怕吃上千百次也是吃不出来的。于是,他有意和一位靖港麻圆砣师傅套近乎,交上了朋友。那次二人又在一起喝酒,靖港师傅大醉,于是他乘机刺探“军情”,那靖港师傅则是酒后吐真言,把麻圆砣的制作方法和盘托出,酒醒后方知上当。靖港饮食行业帮会得知“泄密”后,干脆决定对麻圆砣制作方法“解密”,愿意学习的外地人一概告知,为的是不“便宜了”那位狡猾的长沙师傅,使其日后无法在外独家垄断麻圆砣制作而“吃独食”。但客观上起到了公开秘方,促进交流的作用,不知当时的人们知否!

   曾几何时,长流不息的沩河边,傍水而生的古镇那条长长的麻石大街和一条条蜿蜒曲折的麻石小巷中,小吃摊担不绝如缕的的一声声叫卖,是那般甘美地滋润着古镇人忙碌和宁静的日子,充实着古镇人得天独厚的口福。“三角糕哦!”、“米包子哦!”“麻圆砣哦!”、“虾饼哦!”、“白糖饺子哦!”、“白粒丸哦!”叫卖声和着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梆子声,亲切而飘逸,平和而爽朗,响彻古镇的大街小巷……
 
   丰富多彩的传统小吃

   手工面

   从前,靖港手工面很有名。清朝乾隆年间,长沙城里的杨裕兴面馆,便是仰靖港手工面的名声,专程前来靖港拜师学艺,学做手工面,回去后其面馆才开始生意兴隆,遂成长沙名店而长盛不衰。

    象靖港其它面食一样,源头都来自北方。相传明洪武年间,北方的河南省遭大旱,民众纷纷背井离乡去逃荒,其中一河南人过长江,入洞庭,溯湘江,来到了当时已经相当繁荣的靖港。那河南人在家乡本是开面馆的,便在靖港街上租一小屋,做起了削面和拉面生意。靖港早餐一直只有米粉,别有一番滋味的面条自然引来了众多尝新鲜的食客,生意相当好。当时靖港的餐饮业竞争激烈,一些餐馆为求立于不败之地,便试探着来向河南人讨教做面条的手艺。北方人素来豪爽,一点也不保守,悉心传授讨教的人。不过,靖港人却并非照本宣科,而是把河南师傅教给的制作方法和本地米粉的配汤诸法合二为一,遂形成既有北方拉面和削面的筋道,又兼融米粉鲜美汤料的靖港手工面。

    靖港手工面的制作和烹调工艺精致而讲究。要用当时的名牌面粉“统面粉”,统面粉精细、白净,粘性好。旧时的怡华楼,月华楼等便专门到长沙城进购统面粉,以保证手工面的质量。手工面制作关键在揉面环节:在面粉中掺一定比例的碱和盐后,加清水调合均匀,揉面起码要揉一个钟头,揉“熟”后,还要用一根杠子反复压面,用大力气压,又要压一个钟头。当时清港做手工面师傅胳膊上的肌肉比打铁师傅的还要粗壮发达,那是长时间揉面压面锻炼出来的。待面有了弹性,还要用扛子把面团滚压成布状,得滚压成仅两张纸厚的薄面片。接着切面。切面之先,要在薄面片上撒干红薯粉以免粘层。切时用一根专用的半边竹筒比划在面片上,和刀一起移动,切出一根根细丝般的面条,这一靠经验二靠手性,“熟能生巧”,经验丰富的手工面师傅切出的面条几乎根根都均匀一致,难寻粗细不匀的面条。

    下面先要做汤,汤也有讲究,也更能体现靖港手工面的特点。汤要好汤,一碗手工面好不好吃就全靠汤。汤要鲜,要用猪筒子骨、鸡架子骨、还有猪蹄,加水熬,直熬成乳白色的浓汁方鲜。下面要用滚开水,也有讲究:下下去立即夹起叫“带线”,稍熟再夹起叫“二排:”不生不熟夹起来为“一般”。餐馆根据食客的三种不同要求下面。

    靖港手工面盖码不多,只有肉丝,三鲜、牛肉三种,不象有的地方的面盖码繁杂,因为原汁原味的鲜汤本身就渗入在了面条中,无须再用盖码来添鲜,靖港手工面自信得很。
 
   凉发糕

   吃过凉发糕的人倒是不少,也知晓它是靖港特产。凉发糕不象其他一些靖港传统小吃,须现做现买现吃,不去靖港则只能是垂涎三尺而望尘莫及。凉发糕不必现做现买现吃,可以携带。旧时靖港周边地区的一些小贩,常常去靖港街上进购凉发糕,然后带至周围去叫卖,无形中倒是为靖港凉发糕作了推广宣传,使之声名在外。

    凉发糕为规整的长方形,其糕洁白如霜雪,给人以视觉的舒服感;口感则泡松如蛋糕,绵软如怡糖。微甜中带酸、清凉而爽口,味觉极佳。并且,凉发糕吃食后口中不留残渣,惟余清风过后的美好回忆。凉发糕还兼既饱肚又助消化的优点,既想进食而又消化功能欠佳者最宜食用。从前凉发糕不但在古镇销路好,周边地区也是购者趋之若鹜,乃至长沙,湘潭,宁乡等都有靖港凉发糕出售,食之者众。

    旧时靖港街上有好多家制作凉发糕的手工小作坊,虽不挂招牌,生产却十分繁忙。凉发糕的制作工艺也无须保密,不象靖港香干的制作那般神秘兮兮。不过,要制作出优质的凉发糕却非易事。粳米是其主要原料,还要掺适量的糯米“破软”,还要放少量纯碱“减酸”。磨成粉加水和均匀后,还要发酵,发酵一般用老粉或现饭和适量的糯米甜酒水。装入大木桶中,盖严实桶盖,放到温度适中的地方,冬天则需加包棉片。发酵时间就发酵程度而定,以桶内的粉起蜂窝状为准。凉发糕要蒸,蒸时先切成一块块“豆腐块”,分层摆放到蒸笼中,蒸熟后则需要冷却后方可食用。蒸的时间长短也需严格掌握,时间短未能蒸熟,时间一长,笼内的糕会成一锅稀粥。

    凉发糕的欠缺是不能久放,因是发酵之物,置放久了会发酸,无法食用。即便置入冰箱,虽能减缓发酸速度,时间一久则会变硬。凉发糕未能形成规模制作而渐行渐远,应该与它的保质时间不长有关。
 
   白糖饺子

   虽然叫饺子,却不是北方那种用面粉做的饺子,形状也不象小船一样。白糖饺子是稻米做的,形状则是麻花状,称之为米饺子或“绞子”亦未尝不可。白糖饺子也是唯靖港有之的传统小吃之一。凡在靖港长大的人,儿时都吃过白糖饺子,回味起来,还会被其酥脆和津甜撩拔得咋唇舔舌,一种怀旧的情绪也会随之弥漫上来。

    旧时靖港街上有专门做白糖饺子的摊担,一个四脚架乘着一块案板,旁边架一口油锅,行头简单。那小贩隔一阵吆喝一声“白—糖—饺—子!”声音拉得长长的,余音穿街过巷,远远都听得见。就有人来买白糖饺子。现买现做现吃,也可以带回去吃,小贩会用黄草纸帮你包好,服务周到。白糖饺子不贵,一个铜板买得两个,经济又实惠,爽口又解馋。

    白糖饺子是用糯米做的,不过要掺适当的粳米,单用糯米,饺子会软塌塌的,脆不起来。糯米粳米掺合好后,用清水浸泡一个隔夜,第二天早晨便可以开始磨粉,粉磨得越细越好。接着把湿漉漉的粉装进布袋,压干水分,倒出来,揉捏至粘,备用。食客来时,掰下一砣粉,搓成一根条,几转几转成麻花状,往油锅中一丢,炸。直炸得饺子成“空心”,浮出油面,这才捞上来。还要交白糖,交白糖有决窍,也最见功夫,虽说是要乘热交,热到何种程度却难得掌握,饺子过热时交,白糖会溶在饺子面上,粘糊糊地象是抹了一层“光油”,成了耙耙;过冷时交,则饺子还是饺子,白糖还是白糖,白糖的颗粒粘不到饺子上。只有恰到好处时交,白糖才会一粒粒密密麻麻地“钉”在饺子上,象是蒙了一层晶莹剔透的雪粒,才会有人买。吃惯了本地小吃的靖港人可是内行得很,挑得很。
 
   麻圆砣

   麻圆砣是一种由糯米、芝麻制作的油炸食品,色泽金黄、外酥内软、香甜适口,是深受靖港居民和南来北往的客商喜爱的靖港“原创”小吃。

   可能没几个人知道麻圆砣的出生地就是古镇靖港。据说靖港早在清朝年间便“研制”出了麻圆砣,其制作方法一直是“恕不外传”的,外乡人只能尝其美味而无法复制。民国某年,一位在长沙城里炸油条的师傅来到靖港,被它的泡松爽口所吸引,起了要学做麻圆砣之念。然而经过数次品尝和“研究”,只是发现麻圆砣是糯米做的而不得要领。于是,他有意和一位靖港麻圆砣师傅套近乎,交上了朋友。乘喝酒之机刺探“军情”,那靖港师傅则是酒后吐真言,把“秘方”和盘托出,酒醒后方知上当。靖港饮食行业帮会得知“泄密”后,干脆决定对麻圆砣制作方法“解密”,愿意学习的外地人一概告知,为的是不“便宜了”那位狡猾的长沙师傅,使其日后无法在外独家垄断麻圆砣制作而“吃独食”。
麻圆砣制作工序如下:

    一、原材料为糯米。用冷水浸泡一个隔夜,湿磨成粉,装入布袋压干水份,掺入白糖和少量甜米酒,揉捏至粘。
    二、发酵,粉团中合进“老粉”,以酿带酿。天热时,置于案板上,盖薄布片,使其自动发酵;天泠时,用热水或火烤,促其发酵。待粉团溢出一股芬香,方为发酵成功。
    三、制作。把发酵后的米粉搓成一个个圆砣,放入芝麻中滚芝麻(芝麻经洗净去沙,后晒干)。
    四、下油锅。菜油入锅烧红,改文火使油降温,推粘有芝麻的半成品麻圆砣入锅慢炸,待浮出油面即成。
 
   三角糕
 
   旧时靖港街上的小吃三角糕,不但老人喜欢吃,妇女儿童喜欢吃,青壮年人也喜欢吃。如今,靖港街上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只要一提起他们曾经吃过的三角糕,记忆里便会出现它那美观的外表和佳妙的滋味。三角糕为三角形,厚约半寸,底面金黄而面上米黄,那可是挑逗食欲的颜色。(当今一些高级饭店的装饰色调,便是用金黄和米黄来讨好食客)三角糕绵软、酥嫩、微甜、爽口而有回味,并且还有米锅巴诱人的清香。三角糕是唯靖港有之的特色小吃,其它地方难得吃到。近些年来,靖港街上再无人制作三角糕了,三角糕成了只存留在古镇人记忆中的美食。

    制作三角糕的主要材料是粳米。先得用清水把粳米发泡一个隔夜。捞上来沥干水,掺入适量的现饭和适量发泡过的黄豆。湿磨,至少要磨三遍,磨成极细极细的湿粉,粉如果磨得不细,成糕后会不绵软,吃上去粗糙烙牙。接下来把湿粉揉成团,放在陶缸内任其发酵,发酵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外界气温而定。发酵成功后,还要掺入少量的碱和呈金黄色的食用色素,继续揉,直揉得湿粉团有了粘性方可。

    制作三角糕有专用的模子,为四方形的铝盒,盒内四个对角有长条铝板相融,形成四个三角形空间。先在模内抹些茶油,以防粘连,再把湿粉放进模子,拍平,盖上盒盖。然后放到炭火上慢烤,烤两三分钟,揭开盖。测试熟与未熟,用一块专用刀状铁片在糕上插一插,能够轻易插入为熟。铁片还可以起把三角糕从模内划出的作用。

    三角糕的制作全凭手工,费时费工,价钱又不贵,这大概是它再无人做的主要原因吧。现年八十一岁的原福盛楼饭馆大厨师胡佑松老人,当年制作小吃颇有名气。上世纪八十年代,长沙城里一家靖港人开的饭馆曾高薪聘他去专做三角糕,他嫌制作太麻烦而予以拒绝。不过,老厨师还是带着他那只历经数载的三角糕模子去那家饭店做了一次示范表演。当一只只三角糕作为甜食端上桌时,数百食客顿成老饕。
 
   白粒丸

   白粒丸是小镇居民的日常早点,也深受商客和游客的喜爱。据说从前靖港本无白粒丸。有一次,一位靖港厨师去长沙城里有事,走到北正街时,见街边的摊贩正在卖一种他不认得的吃食:一碗汤,汤面上浮着一粒粒小手指大的白色小丸。许多路人都停下来买,吃得津津有味。他就问摊贩那叫什么,那长沙城里的摊贩看他是个乡里人,睬都不睬。厨师就买了一碗吃,味道果然不错,遂又买了一碗,边吃边看人家如何烹制小汤丸,学会后好回到靖港做,为此,他在长沙城里多逗留了好几天,并且每天都要上街去“吃”小汤丸……厨师回来后闭门谢客,反复倒腾了十天半个月后,靖港街上便多了一样小吃——白粒丸。加之这个师傅人极聪明,对提出改进意见的街坊、顾客均不收钱,于是乎手艺日进,食客日盛,收益日丰。
白粒丸的制作其实并不复杂。用粳米干磨成粉,加入用生石灰浸泡沉淀后的清石灰水,放入锅内边煮边不停地搅拌,使之形成凝固状,待到冷却,便可开始做白粒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大做法:用下面有无数圆孔的专用木箱,下面放一盘冷水,把凝固状的粉倒入箱内,通过挤压,把粉从孔中压到冷水中,形成一粒粒的“产品”,备用。小作法则是直接用手捏刮,一粒粒的捏、一粒粒的地刮入冷水中,小作法要熟能生巧,专门捏刮白粒丸的师傅,捏刮出来的白粒丸粒粒圆而均匀,不下于用有孔木箱挤压出的白粒丸。

    做汤倒是讲究些。白粒丸和面条、米粉一样,好不好吃凭的是那碗汤。靖港白粒丸的汤是用猪筒子骨熬出的原汤,还要放姜末、葱花、芫荽作配料。把稍稍煮热的白粒丸捞上来下到汤里后,还要添加小麻油、辣椒酱;还要摆一小碟干萝卜或窄菜丝,以佐其味。

    靖港街上早餐吃白粒丸的,多数是老人和妇女儿童。壮劳力早餐则吃面条、米粉的多,因为白粒丸虽然好吃,但由于用石灰水泡过,含了碱性,吃下去不到一个时辰就会肚子饿,做不得重体力劳动。时至饮食贵族化之今日,那些为了避免发胖而拒油腻和饱餐于口外的女士、男士们,倒不妨以白粒丸为早餐。
 
   虾 饼

   水乡靖港,河流穿贯,沟渠如织,湖塘众多,除了鱼类繁富,虾更是多如恒河沙数。旧时用一种名为“虾戳子”的小网捞虾,一戳子下去,便能收获满满一网跳跳蹦蹦的虾,够一家人吃两三天。最会搞吃的靖港人,自然又会弄出多种食虾的花样来,虾饼便是其中的一种。

    做虾饼要用比米粒大不了多少的小虾,靖港人叫它“米虾子”。米虾虽小,拿它做虾饼却要不嫌麻烦:得一只只掐头去壳,只留虾仁,费时费工可想而知。尔后,把面粉加盐加水调成糊状,再把虾仁倒进去继续调搅成面粉虾仁糊。虾饼要用油炸,然而,却不能把糊状的虾仁面粉一古脑地往烧红的油锅里倒,那会成不了虾饼,会炸成一大块不成形的棱棱角角的怪物。得用炸虾饼的专用工具:那是一个茶杯大小的圆形平底铝勺,其上还装着有一根长长的手柄,圆铝勺的正中央还竖着一根短小的铁棍,那是为了使成形的虾饼中间有一个小孔而设计的。把虾仁面粉糊填于圆形平底铝勺中,待菜油烧至九成熟,然后把勺连同里边的虾仁面粉糊一起伸入油锅,数分钟后,虾仁面粉糊成了虾饼,会自动脱离铝勺,圆圆滚滚地浮出油面,夹上来稍稍冷却即可食之。

    虾饼是蛮好吃的。虾本是鲜物,米虾仁又无比的嫩,也就鲜嫩兼备,面粉炸熟后香脆俱全,一粒粒米虾仁镶嵌在炸熟和面粉中,则脆香中有鲜嫩,其味令人叫绝。

    虾饼也蛮好看。炸熟的虾仁颜若桃花,炸熟的面粉色如黄金,圆圆的一个饼,金黄中点缀着点点桃红,漂亮得让人不忍立即吃掉。何况饼中间还有一个乖巧的小孔,小孩拿着虾饼会象拿着西洋镜,忍不住要从孔中观景,往往要玩个大半天才舍得吃掉它。
 
   油 砣

   油砣属于靖港小吃的“煎货”,因为是油煎炸出来的。称之为砣,应是圆的,但不是,油砣是猪腰形的。据说从前靖港油砣确实是圆的,只因为乘热吃,圆圆地的一砣往嘴里送,操之过急者常常被烫了嘴。又圆又滑也不好抓,一不小心就掉在了地下。这才进行改造,做成猪腰子形,不但好抓,往嘴里送也方便得多,从腰尖一口一口的咬,难得烫嘴。

    做油砣主要用糯米,还要掺些粳米,比例要适当,粳米要少于糯米,这是原则,具体掺多少则全凭经验。如果糯米过多,炸出来的油砣会软糊糊的抓不上手,并且腻人,粳米掺得过多则硬邦邦的如同果子,碜牙齿。掺好的米要用冷水浸泡一天一晚,再湿磨成粉,装进布袋,用石头压干水份。然后揉捏至粘,做成一个个猪腰形的半成品,摆在案板上备用。

    下油锅炸最要技术更要经验。炸油砣和炸油条不同,单单用菜油是炸不出的。菜油里边要掺红糖,先得把红糖放在锅里熬成稀状,再把菜油倒进去,接着把半成品入锅,这才开始在锅下边加火升温。在升温过程中,红糖会往油砣上粘,到得油沸滚时,红糖会和油分离而几乎全粘在了油砣上,这时油砣也浮起来了,捞上来就行。

   猪腰形的油砣黄中透红,油光呈亮而悦目赏心,吃起来则软和爽口虽是油炸糯米食品,却油而不腻,甜。喜食者一口气能吃下好几个,不过要乘热吃,冷却后的油砣会变硬,失去软和。但是不要紧,煮饭时放到饭面上或用蒸笼蒸热,便会恢复软和,并且油砣面上的油因为会被热气带走一部分,反倒比先前更加爽口。
 
   烧 饼

   烧饼应该叫烤饼才是,它是烤出来的而非烧出来的。不过靖港人一直这样称呼,约定俗成,也就不好更正。靖港烧饼的制作应该来自北方,其制作方法便与北方人的家常饮食烙饼的制作有些相似。其实靖港诸多小吃以及诸多菜肴的制作,便有东西南北饮食烹制方法的痕迹,这当然与“小汉口”曾经发达的航运和繁荣的商贸带来的“外来食文化”有关。不过并非全盘接受,而是通过融和改造衍化成了独具靖港特色的“食文化”。

    与北方烙饼制作一样,靖港烧饼制作首先也要合面,要用温水和,不能用冷水,也不能用沸滚的开水,冷水会使面粉结砣,沸水会变成汤面,用温水和出来的面才软和。面和好后不能立刻去烤,要让它“醒”一段时间,时间可长可短,看天气而定。

北方烙饼用一种叫做“铛”的平底锅。铛是铁打的,相当厚重,不容易烧热,烧热后则不容易凉,最适宜烙饼。靖港烤饼也有专用器皿——陶缸。旧时,靖港对岸的铜官就生产专用陶缸,以供靖港之需。陶缸也相当厚重,不容易烧热,烧热后也相当保温,并且,还具有铁器烧烤所无的不易烧焦烤糊的优点。从前靖港烤饼用炭火,北方烙饼用的是煤火,炭火能保持烤饼纯正的香味,煤火则欠缺。

    靖港烧饼的半成品加工十分讲究。先把合好后已经“醒来”的面摊成一张圆形的块,在面上敷一层鸡蛋黄,再包馅。馅料相当丰富,有红糖、五香、玫瑰、菊花粉、胡椒粉和少许猪油。把馅包起来,用手拍成一个脚板状的饼,然后一个个贴到陶缸内壁上,盖上盖。陶缸的下方有一添木炭的空洞,底部燃起温炭火,不多时辰,缸壁上的烤饼渐熟,香味开始弥漫出来。

   北方烙饼是不包馅的,烙饼烙熟后,吃时再卷馅,靖港烧饼因把馅包在了内里而集香、甜、酥软于一体。从前,食客去买烧饼,还可要求烤饼摊贩在饼上放些小麻油和醋,以添其味美。
 
   姜盐糕

   姜盐糕是从前靖港极有名的小吃,“粉丝”也特别多。姜盐糕配料繁琐,工序复杂,如今靖港人会做的也不做它了,小摊小贩也因嫌它费时费工,本大利微而罢手。姜盐糕确实好吃,它又香又甜,还带了些微辣而其味独特,且口感好,咀嚼起来有韧性,有回味。曾经吃过姜盐糕的靖港人,每当画饼充饥般地忆起它的美味,依然津津乐道,口角则流出馋涎来。

    制作姜盐糕的主要材料也是面粉,配料极为丰富,计有:姜末、盐、香葱、芝麻粉、胡椒粉、鸡蛋黄、玫瑰、红糖等。先把众多配料与面粉混合,加适量温水,反复搅拌,均匀后搓揉成面团。接下来,还要用赶面捧把面团压摊成整块薄面片,还要一层层滚起来,滚时还要不停地在薄片上撒玉米粉以防粘连,待滚成一根由数百层薄面片卷出的长条,还要用刀把长条切成小段,这才开烤。

    烤姜盐糕要用木炭火,还得是温火。烤姜盐糕用一块平坦的白铁板,把一段段半成品糕摆放在铁板上,烤。因为是敞烤,不象烤烧饼是放在封闭的缸内烤,这就需要拿筷子不停地给糕翻边以促其熟。又因为姜盐糕是一层层卷起来的,烤没烤熟难以分辨,往往是外边几层已黄而散发出香热气,内里却尚未熟。这就要凭经验。烤姜盐糕的高手往往用手拈起一个姜盐糕,轻轻一捏,便晓得整块铁板上的姜盐糕熟与未熟。
    制作如此复杂精细的姜盐糕,工艺过程仿佛艺术创作而具审美价值,它实可与剪纸和绣花工艺相比美。丰富而奇妙的配料,又让人联想起《红楼梦》中那些让人眼花瞭乱的贵族化的诗意的饮食制作,莫非其制作就源自大观园和宫庭厨房?说姜盐糕是古镇餐饮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实不为过。
 
   白糖米花

   白糖米花是靖港人至今仍在津津乐道的一种小吃。从前,不但靖港街上有专门做白糖米花的摊贩,一些家庭妇女也知晓制作方法,喜欢闲时自家动手做给小孩当零食吃,还要拿几个送给街坊邻居品尝,显示能干。

    做白糖米花要糯米。先用水把米浸泡至软,沥干水,蒸熟,拌些白糖,拍成一个个圆饼,晒干,然后下到油锅中去炸。很简单,也是家庭妇女所使用的一般做法。摊贩做白糖米花就不同,糯米蒸熟后也放白糖,但还要拌面粉,加水调匀,利用面粉的粘性把一粒粒糯米粘住。摊贩做白糖米花还有专用的圆形铁模子,把拌了面粉的糯米压进去,拍平,倒出来,无须晒干,直接下油锅,浮出油面即熟。

    白糖米花有红色的,有绿色的,那是掺了或红或绿的食用色素,进行了美化。靖港人称之为“红粑粑”,“绿粑粑”。小孩受其红红绿绿的逗引,就会吵着要买,销路也就好。香、脆、甜是白糖米花的味觉特点。而且,由于糯米和面粉的交融,又使它具有集南北油蚱小吃于一体的优势。炸熟后的白糖米花,是再难吃出它是用何种原料制成的。
 
   米包子

   包子是最大众化的小吃,东西南北中都有,那都是面粉做的,米包子却是用稻米做的。旧时,靖港吃米包子的人要比吃面粉包子的人多。靖港街上做米包子的摊贩天未亮便开始做,一大早开始出售,日头尚未当顶便卖得精光。

    做米包子非得早稻米不可,还得是当时的优质稻“粒谷米”,一般的稻米做不得米包子,晚稻米也做不得。粒谷米米质细嫩,虽是粳米却有粘性,且易膨化,这都是一般稻米和晚稻米所欠缺的。把粒谷米装进木桶里,浇几遍冷水,待湿润后,便可以开磨,要磨细,未磨细的米还要返回磨子再磨,直到用手搓捏时无了颗粒感、粗糙感而细柔如绸方可。发酵,可任其自然发酵,须3~4天,也可掺加少量现饭,促其发酵。还要掺适量的纯碱,避免米粉发酸。

    米包子全靠手工做成:从发酵的大粉团中掰下一小砣,用手搓成一个圆球,然后拍出一个“乌龟背”。看起来似乎容易,但每一个米包子都做成一样大小,“ 乌龟背”弓弧一致,却并非易事。要靠熟练和手性,所谓“看事容易做事难”便是。米包子是用蒸笼蒸的,属靖港小吃的“蒸货”类。

    吃米包子也非常有趣,如同茶道。茶道在喝茶前有一套“艺术”化的手续,不能马马虎虎用开水一冲就喝,米包子也是。吃米包子要买两个,一手拿一个,一只手上的一个 “乌龟背”在掌而圆形平面朝天,另一只手上的一个也是“乌龟背”在掌圆形平面朝天,但须端平,因为摊贩会把白糖撒在端平的一只上。白糖撒好后,把两个“乌龟背”合拢起来,压紧成一个圆包子,白糖则夹在了中间。这时,更可以张开大口一口一口咬米包子。

   杯子糕

   靖港小吃中,杯子糕的制作似乎可以归类到传统手工艺中去,因为它的制作手续复杂而精细,需要手艺。做杯子糕有专门的模子——竹筒,竹筒上大下小,如同酒杯。竹筒大小还要一致,整整齐齐摆在蒸皮上,而后开始往空竹筒里“灌浆”,浆为不稀不浓的经过发酵的米糊。米糊装在一个有嘴的铜壶内,师傅提起铜壶,倒茶般地把米糊倒进每一只竹筒杯中。不能倒在外边,要倒得不坎不溢。功夫到家的师傅是一滴米糊也不会遗漏在竹筒外的,并且速度极快,一眨眼功夫数十只竹筒便填满了米糊,其手艺可谓炉火纯青。

    杯子糕和米包子一样,也要用优质的早稻“粒谷米”,一般稻米和晚稻米要不得。也要湿磨成极细极细的粉,也要发酵和掺纯碱。不同的是,米包子蒸熟之前不放糖,杯子糕则在米粉中先拌白糖,并且还掺了干玫瑰花瓣以添其香。此外,蒸熟的米包子可直接用筷子夹,杯子糕则要用筷子从竹筒中戳出来,相对麻烦些。味道也是各有千秋,米包子细嫩耐咀嚼而淡中有甜,杯子糕细嫩绵软而甜中含香。况且,一个是“乌龟”一个是“杯子”,可满足食者对不同形状之物的喜爱,而“乌龟”和“杯子”,其色洁白如玉,则又都是颇具观赏性的小吃之一。

    旧时,靖港街上杯子糕摊担总是与米包子摊担紧挨在一起摆放,象是哥俩好。其实,由相同原料和大体相同的做法而形状不同的小吃,在靖港还有许多,摊贩们为了避免“同行”相争,才在形态上进行改进,发明出同种小吃的不同分枝。你卖你的米包子,我卖我的杯子糕,食者各取所需,谁也不侵犯谁,又何乐而不为?由此也可看出民风淳朴的古镇礼让风气之一斑。
 
   葱油粑粑

   酥、脆、绵、软,夹带着葱的特有香味的葱油粑粑,喜食者甚众。梁实秋赞之曰“葱油饼太好吃,不需要菜!”倒是深知其味。相传许多年前,靖港一位摊贩经熟人介绍到长沙南门口,架起行头炸葱油粑粑,飘散的香气吊人口味,立刻把长沙城里人吸引来尝新鲜,爽!由此一传十十传百,靖港葱油粑粑摊前的食客更是从早到晚络绎不绝,靖港葱油粑粑由此在长沙城里扎下了根,仿制者满城皆是。后来,小吃名店火宫殿把那位靖港师傅找了去传经送宝,从那以后,火宫殿除臭豆腐之外又多了一样招牌小吃。

    粳米是葱油粑粑的原材料,还要掺少量现饭,先干磨成粉,加水调成糊状,发酵后,放适量的盐和切碎的葱花,调匀备用。炸葱油粑粑象炸虾饼、春豆饼一样,也有专门的模子,模子也是铁制的,圆形带柄,中间也有一根短小铁棍,炸出来的粑粑中间就也有一个孔。把加了盐和葱花的糊填入模内,刮平,伸进沸滚的油中,待金黄色的粑粑与模子分离浮出油面,捞上来就是葱油粑粑。

    然而,要炸好葱油粑粑却非易事。最大的难点是发酵时间的掌握。一些欠内行的师傅就失败在没能掌握好发酵时间,不是因为发酵未成不得酥脆而坚硬如石,就是因发酵过度而过多的油钻进粑粑里面,吃一口油往外淌,腻人,吃上一个都受不了,摊贩还会因耗油过多而贴本。北方的葱油饼为了避免油太多,不用菜油而用脂油丁,还要少放,并且油要热而火要小。虽然北方的葱油饼以面粉为原料,而一层层卷起来再夹葱花,却不知如果发酵适时,就是丢进满满一锅滚油中,其饼也是不会“吃”油的。

    葱油粑粑最好吃的是外面的皮,既酥且脆。如果不酥不脆,那葱油粑粑定是质量尚未过关之故。内里的“肉”则为绵软,夹在“肉”里的葱则依然青翠,如果“肉”不绵软葱不青翠,那也是质量尚未过关之故。
 
   椿 卷

   椿卷以椿树芽作主要配料,因此叫椿卷。椿芽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还带些鲜,许多地方用它来煮蛋,蛮爽口的,是一道知名度相当高的菜。靖港人用椿来做小吃,应该是独创,椿卷也是靖港小吃中最有特色的小吃之一。

    椿芽从树上摘下来,去其茎和粗叶,只留芽尖,芽尖又嫩又香也最鲜。芽尖切碎,炒肉丝,炒熟后入油盐,备用。然后擀面皮,面皮需擀得薄薄的,再切成一块块巴掌大的块。把炒热的椿芽肉丝铺在上面,还要放一根葱头,然后卷成一根条条。下油锅炸,炸黄即熟。

    只有在春天才有得椿卷吃,因此又叫春卷。到得夏天,椿树上的芽都长成了老叶,做不得椿卷;秋冬两季,树都落光了叶子,做椿卷也就只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了。旧时,每当“春风又绿江南岸”之时,古镇一棵棵椿树上长出一爪爪暗红色的椿芽,会做椿卷的小贩,就会用竹篙去把椿芽打下来做椿卷。届时,古镇街街巷巷中便会弥漫起椿的特有香气,炸椿卷的小贩还时不时地吆喝一声“吃——椿——卷——啰”,像是命令,大人小孩更会不失时机地去买椿卷吃。吃椿卷的时间顶多一个月,之后便销声匿迹,要到明年此时才又会有吃。嗜吃椿卷者总是盼星星盼月亮的盼着春天快快到来,一饱口福。

靖港人喜欢追着时令制作椿芽食品,也许与一个古老的传说有关:古代传说有珍稀大椿树,寿命很长。《庄子·逍遥游》上有,“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宋柳永《御街行》词:“椿龄无尽,罗图庆,常作乾坤主。”其中“椿龄无尽”常用做祝人长寿之词,祈愿人们像椿树一样长寿。

    从前,在靖港经商的江西人最爱吃椿卷。江西人喜食椿,常常把椿芽乃至椿叶炒熟当蔬菜吃,却不会把椿做成脆嫩鲜香的椿饼。不知江西人后来把靖港椿卷的做法带回江西老家去否?
 
   腊肉糕

   众多靖港小吃中,腊肉糕可谓一枝独秀,它也是除虾饼之外又一带荤鲜的小吃。从前腊肉糕还被当作“两栖吃食”,既是小吃,又作零食。还可切成片,做冷盘摆上餐桌,下酒送饭,象是既可光口吃又可切片炒辣椒下火锅的邵阳“猪血丸”。

    腊肉糕也是糯米做的,也要先把米磨成粉,不过要在粉里边掺进剁碎的腊肉皮。旧时靖港做腊肉糕的摊贩都自己腌制腊肉,买回来猪肉皮,切成一块块长条,放在缸里腌过十天半月,拿出来挂在外边,在太阳下晒得半干,然后用谷壳子和米糠烧出的烟去薰,直薰成金黄色。腊肉皮不比腊肉,可以当菜,难得煮烂,嚼不动。做腊肉糕要把它剁碎,碎得如米粒,掺到糯米和粳米混合的粉里,合匀,加水搅拌,再捏成一个个鸡腿形的半成品,下油锅炸。炸熟后的腊肉糕呈粉红色,皮面上则起一层“鸡皮砣”,象是真鸡腿。乘热最好吃,又脆又香又鲜,一口咬下去,内里的肉一丝丝,如同“鸡丝”。冷却后的腊肉糕会变硬,煮饭时放到饭面上或蒸笼中蒸一蒸,又会变软,其味不变。

    旧时,停靠沩河码头的乌舡子船上的船老板最爱买腊肉糕,一买买好几十个,乘热吃一二个,其余的放在船仓里,等卸货,装货完毕。返航回宁乡时,再把它切片炒辣椒,炒芹菜,下酒。往往回到家乡还吃不完,就拿它当靖港特产,当礼品送给亲戚朋友,让他们也能尝到靖港腊肉糕的好味道。
 
   馄饨

   靖港人又把馄饨叫作饺饵 。大概是馄饨的制作和形状与饺子大同小异吧。馄饨大概是外来“食种”,全国各地几乎都有馄饨。靖港人拿来为我所用,使它成了靖港小吃中的佼佼者。并且靖港的馄饨制作技术还对外开放,长沙城里的数家有名的馄饨店,老板便是靖港人。

    从前靖港街上馄饨做得最好的是徐秀兰饺饵店,每天早上来吃馄饨者络绎不绝,常常是客满为患,迟来的便没了座位,只好端了碗在店门口吃“站位”,再来迟些的,连站位也无,只好去别的饺饵店马马虎虎吃一碗。那徐秀兰是个颇有经营头脑的店主,就想出一个对策,独家发行起了购物券似的馄饨条子,凡持有盖了徐秀兰饺面店印章条子者,不管什么时候来均可优先,一时间购条者甚众。客源的流失也相对减少。后来一些靖港人把条子当作礼品,送给那些想吃徐秀兰馄饨而不得的亲戚朋友,此举一时成为靖港饮食行业开先河之亮点。

    其实,靖港街上各家饺饵店做的馄饨质量都不错,都好吃,只是徐氏馄饨更胜一筹而已。靖港馄饨由来已久,代代相传,其制作精益求精。馄饨的制作也象手工面一样,也要和面,而且和面的要求更高,不但也要和匀和熟,也要用杠子把面压得有韧性,弹性而后已,还得把面皮擀得薄而又薄,薄得透明,且不碎不烂。馄饨馅要猪的里脊肉,里脊肉才细嫩易熟,并且要剁成“肉酱”方可。包馄饨:一手拿一根小 片,一只手让面皮摊在手背的五指间, 片刮少许肉酱,往面皮上一抹,摊面皮的手迅速一包,一个小巧玲珑的菱角样的馄饨便出来了,速度相当快。包馄饨的高手,还没等你看清楚,馄饨便出来了,象是变魔术。

    靖港馄饨的做汤也十分老道,不象有的地方的馄饨,以为馄饨里边已经包了猪肉,会“自来鲜”,其实不然,因为馄饨馅虽是鲜肉,却包了一层皮,鲜只藏在里边,鲜不了外面的汤。靖港馄饨的汤也和面、粉汤一样,要用猪骨头熬成的原汤,使其内外皆鲜。何况,汤中还有葱花、芫荽来香,还要一小截酸菜来点缀,其味当然就更鲜美。

    此外,下馄饨也很讲究,这也是一碗馄饨成败的关键。水要沸滚,馄饨下下去后既不能马上捞起,也不能延时。捞得太性急,馄饨里边的肉还是生的,迟迟捞上,皮会散开。要看时间,所谓“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用在下馄饨上也适合。徐氏馄钝首屈一指的关键,也是在下馄饨一环的时间的把握上。
 
   别具风味的特产食品

    靖港八大碗

    如果说靖港的吃名闻遐迩,有口皆碑,那么,八大碗则是靖港吃之翘楚,也是古镇人引以为荣的传统名牌。八大碗常用于节日喜庆款待亲朋,其八大菜式是:什锦杂烩、鱿鱼笋子、五元肚片、五元整鸡、八宝果饭、清炖牛肉、黄焖鲜鱼、虎皮扣肉。

   从前靖港街上数十家有名餐馆,都把八大碗当作各自的招牌菜,各餐馆的厨师也都是潜心研习,精益求精,把烹制出高水平的八大碗当作看家本领。曾经繁荣昌盛的“小汉口”靖港,那些停船上岸的船夫,载货而来的生意人以及慕名而来的浪人,首先就得进餐馆吃八大碗,饱其馋嘴,享其口福,乃至为了贪吃八大碗而“船到靖港口,顺风也不走。”而靖港街上的红白喜事,也是非八大碗不成宴席。

    八大碗独领靖港美食之风骚,来源于它的每一道菜皆选材严格,配料讲究,制作精细和烹饪得法。并且,因其历史悠久,代代相传而经千锤百炼、去粗取精之功,遂达“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的完美境界。又因靖港曾处“小汉口”的优越位置,来自三湘四水的船帆,每日停靠达数千只,它们不但广纳了财流,也广泛协调了众多湘菜的烹制方法和各地湘人的口味。具备“拿来主义”精神和勇气的靖港厨师则是博纳诸湘菜之长而调其众口,在靖港本地菜与湘菜的磨合中,逐步衍化成鲜、香、甜、辣诸味皆备的湘菜精典八大碗。

   靖港香干

   靖港香干是极有名的。明清时期靖港香干便销往长沙、湘潭、宁乡和洞庭湖区众多地方,并且那些地方都有专卖靖港香干的店铺,常常是供不应求。当时靖港有十多家制作香干的手工作坊,其中最有名的是秦裕泰,所制作的“秦泰干子”名闻遐迩,到得民国年间,又有谭兴泰、吴旺顺、李旺顺、惠泰等作坊制作的香干跻身香干精品之列,靖港香干制作由此达到鼎盛时期。

    靖港香干的名气是靠质量树起来的,不象当今某些“名牌”、“名人”,是靠炒和吹出来的。靖港香干不但精工细作,工序也十分繁复,有选豆—磨豆—打浆—打包—压包—下卤锅七道工序。选豆:对豆的质量要求十分挑剔,当时各个作坊都从湖北荆洲进口黄豆,因为荆洲黄豆质量最优,磨出的豆浆最是细嫩白净。还得要当年收获的豆,隔年豆因水份欠足不新鲜影响质量而被拒之坊外。购回的豆还要经过筛选,瘪豆、半边豆、颜色不纯的豆都会被筛选出局,另行安排。只有颗粒饱满,色泽鲜亮的豆方能进入磨豆工序。磨豆先要把豆子发泡三至四小时,旧时用石制的手工磨和腰磨磨,要反复磨二至三遍,直把豆子磨得细而又细,这才开始打浆。打浆先要把豆浆熬开,倒入大木桶,掺石膏粉使之凝固。靖港有句行业俗语:“蒸酒打豆腐,称不得老师傅”,可见打浆技术要求之高,要打出“老嫩”适度的浆并非易事,“过老”或“过嫩”的浆都会直接影响香干的质量。然后打包,先把已经凝固的豆浆用砂布一块块地包起来,悬挂起来,使之沥干水份,并且要包两次,并且包好后还要放在模子里压,压成硬性的白干子。旧时倒是只包不压,既包又压是后来才有的,此法使靖港香干的质量更上了一层楼。最后一道工序是下卤锅,是为香干制作工艺的精髓部分,质量的优劣在此一举。对此,精品作坊都有保密规则:只传儿子媳妇不传女儿便是规则之一。“卤锅”和配料倒是基本相同:桂皮、八角茴、红糖、盐、饴糖加水煮熬成汁,关键却是成分的配比,精品香干作坊所要保密的也正是配比,某成分多一两或少一两,质量的优劣便见分晓。
     靖港香干细嫩而紧凑、色鲜而香浓,微咸带甜而其味纯正,非一般豆制豆可比,食之齿颊留芳,余味无穷。靖港香干可生吃,下酒尤妙,烹调成菜肴熟吃最佳。靖港特色菜中,就有几道香干菜,其中香干焖回锅肉、香干炒韭花和香干炒芹菜就常常堂而皇之地亮相于大小宴席,深得食客喜爱。

     香干焖回锅肉:把半瘦半肥的猪肉煮熟焖烂,冷却后切成块,香干也切块,一同放入钵中,加水,放干红辣椒、蒜籽、盐、酱油,盖盖。文火慢煨至熟。因肉的鲜味在慢煨中渗入香干,使香干中带了肉的鲜味、肉中又带了香干之香,其味收双玉合壁之效。它也是古镇人百吃不厌的一道家常菜。

     香干炒韭花和香干炒芹菜。香干切丝,韭菜花切段,红辣椒切丝,锅中放入菜油,烧红,然后把香干丝、韭菜花和红辣椒丝一并倒入,翻炒至熟加盐装盘即可。此菜以香干的深红和肉的白色为主色调,以韭菜花的翠绿和辣椒丝的鲜红相映衬,使之成为一道极具观赏性的菜。香干炒芹菜也是香干切丝,芹菜去叶留茎,拉丝。菜油入锅烧红,香干和芹菜一同倒入翻炒,加盐装盘。其白绿相间之色同样赏心悦目。以上两道香干菜常常被当作靖港八大碗宴席的“收盘菜“而惊现于桌,食客已是疲惫的味口则被再一次调动起来。

     靖港香干因其手工作坊的制作,未能形成规模化生产,又因其制作关键技术的保密性和封闭性而受到双重限制,从而未能给式微的古镇带来经济效益,靖港香干只能在商机无限的时代中让人只闻其名而不知其味。何况,靖港香干的优良又得力于唯靖港之有的“芦花水”而“桔生淮则为桔,桔生淮北则枳。”难以移哉?也许“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靖港香干正因局限和不能移哉,才使她成了唯我独有的美食精品而给一个古镇添加光彩!
 
   西粉

   即湘粉,因为望城县的湘江西岸(河西)地区是湘粉的主产区,又名西粉。包括靖港在内的望城县制作湘粉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与山东的龙口粉丝,北京的清河粉丝同享盛名,畅销国内外市场。湘粉是以蚕豆、川豆、绿豆、饭豆、赤豆、四季豆等作原料,又以蚕豆为主。以纯蚕豆粉作成的粉丝叫做“银丝细粉”或“龙须粉丝”,其色如银,细如丝,轻柔起伏,象龙须一般。这是湘粉中的上品。不论采用哪种豆类,都必须以少量的绿豆作芡粉,才能做出优质的粉丝。它的生产过程要经过泡、磨、洗、炕、晒等。湘粉营养丰富,烹调简便,味道鲜美,既柔软,又爽口,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名菜。佳节喜庆,常有湘粉上席。现在生产的湘粉,丝条均细,洁白透明,拉力强,耐煮,包装讲究,携带方便,十分畅销。
湘粉具有洁白细长、柔软爽滑、易熟耐煮、吸鲜力强等特点,因为以豆类为原料手工制作,富含天然高蛋白,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一向是人们喜爱的豆制食品。冬天吃火锅,以粉丝作底料,拌以肉丝、冬笋丝,可作成“三丝火锅”;家常菜“蚂蚁上树”,即是以粉丝为主料,加上肉末,葱花炒作而成,富营养,易消化,老幼咸宜;夏季作凉拌菜,佐以姜丝、辣椒丝,开味爽口,食用方便,价廉味美。

  湘粉还可作出素席中的烩鱼翅。经过厨师的精工细作,能使其色、香、味、形均可与真鱼翅媲美,是素席中的高档名菜。故湘粉又有“河西鱼翅”的美名。
 
   谷酒

   靖港位于大众垸内,属于湖区,水源充足,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粮食产量高。人们便用余粮自己开酒坊、酿白酒。谷酒是我国古老的传统酒种,是以稻谷为原料,以纯种小曲或传统酒药为糖化发酵剂,经培菌糖化,在缸中发酵后,再经蒸馏而成的酒。早籼谷是生产谷酒的好材料,它价格低廉,来源丰富,酿制的谷酒品质纯正。 

    靖港谷酒浓度为四五十度,味道甘甜醇香,口感纯正,是当年港湾内水手们的心爱之物。它能为常年行走江湖的船老大们驱寒祛湿,强筋健骨。古镇居民更是喜欢临风把酒,论古道今。

   红薯粉

   湖南地处丘林,山丘盛产红薯。靖港人用红薯做原料,经过粉碎、沉淀、漂洗、蒸、切、晒等工序制成的红薯粉条,晶莹透亮,柔软韧道,烹饪简便,味道鲜美,是人们餐桌上烹制荤肴的上好食材,亦可泡发凉拌。从现代营养价值的角度看,主要含量是淀粉,是粗粮制品,经常食用有利于营养均衡,增进肠道蠕动,有利于通便。

   凉拌红薯粉非常好做,将水煮沸后,把泡好的红薯粉下到锅里,煮熟即可。这时候,水基本上也干了。放盐、油(最好是猪油)、豆瓣酱,盛盘后洒上一点葱花。吃这个菜,关键是夹菜的过程有趣。红薯粉是没有切断的,用筷子夹时,粉丝总是被拉得老长,常常会拉得站起身来。红薯粉还广泛用在吃火锅上,肉鱼同锅做底料最好,吃到差不多时,将切泡好的粉条放下去煮,再多加点辣椒,吃得人满口生津,通体舒泰。红薯粉皮煮黑山羊,是现今风行长沙地区的热门菜。

   说起红薯粉,传说有过这样一个典故,清朝乾隆帝让御厨经常做红薯粉粥吃,惊奇地发现,他那让太医束手无策的老年性便秘竟不治而愈,且胃口大开。也难怪,以前的农业生产没有污染,纯手工操作,绝对的原汁原味。现在社会发展了,人们食有肉,出有车,教之以前大大进步,但是食物的美味似乎却只能回味了。红薯粉的原料是来自山村的红薯,一般未经污染,而且采用传统工艺制做,是现代人喜欢的绿色食品。
 
   火焙鱼

   原料为靖港盛产的小鱼虾,其中以“青皮嫩”为最佳,肉多味美,鱼虾捕捞上来后,趁新鲜将其冲洗干净,沥干水,均匀地摊在热锅子里(锅上刷一层油使它们不粘锅)。半小时左右,这些鱼虾就已经焙干,一侧焦黄,透出薰香,再剔去肚肠,炒豆豉辣椒或将青椒青蒜切细同炒均好,味道绝美。
俗话说,鱼吃跳。现在营养专家加上了一句:“鱼吃小。”小鱼比大鱼更有营养。怪不得靖港出产的火焙鱼历来那么走俏呢。火焙鱼由细火焙烘加工,它不像僵硬的干鱼、盐渍的咸鱼,它焙得半干半湿、外黄内鲜,这就兼备了活鱼的鲜、干鱼的爽、咸鱼的味。

    据说是有人觅得毛主席最喜欢吃的香辣火焙鱼做法:材料:火焙鱼100克、干红辣椒数只、蒜瓣4颗、葱花少许。调料:茶油、盐适量、蚝油一大勺、味精少许。做法:1、先将火焙鱼过水淋干净滤干,蒜瓣剁碎,干红椒切成小圈圈;2、坐锅烧茶油将火焙鱼放入小心煎香,盛出;3、余油下蒜末煸香再加辣椒圈圈一起拌炒,加进煎好的火焙鱼拌匀,淋蚝油,喷一大勺水使其味道融合到一起,撒鸡精再次喷一大勺水,收汁撒葱花即可。
 
   姜盐芝麻豆子茶

   姜盐芝麻豆子茶在望城河东、河西以及临近的湘阴、汩罗等地,都被当作待客之必须。靖港处望城河西,喝姜盐豆子茶也是历史悠久,世代相传,遂成习俗。凡亲朋戚友上门,或路过的生人进门歇憇,热情的主妇必会擂姜,炒豆子、芝麻,泡上一罐热腾腾、香喷喷的姜盐芝麻豆子茶来招待,地方风习也由此得到体现。

   靖港泡制姜盐豆子茶(先前不放芝麻)虽与其他地方大同小异,但却有自己的特色。首先是茶叶要求新鲜,得当年的谷雨茶,还得是茶树顶端的嫩芽——“毛尖”,虽然也有用隔年的老茶叶的,却非正宗的靖港姜盐豆子茶。旧时,靖港街上居民每年春天都要买一二斤有名的格塘新茶,格塘的种茶人知其所需,总会不失时机地担了茶叶到靖港街上吆喝贩卖。豆子也得是当年收成的新鲜“青皮豆”,青皮豆具有老黄豆所无的松嫩鲜之优点,姜则需不嫩不老的姜,子姜太嫩而欠姜之辣,老姜过辣纤维过粗不宜咀嚼,只有不嫩不老的姜才稍嫩而微辣,才不至于化解掉新茶的清香和青豆之鲜。

   泡茶也有严格的操作规程:从前靖港各家各户都备有专门用来炒豆子的带柄铝铛。把青皮豆放入铝铛,置于火上,须不停地抛抛转转使青豆变熟。铝铛不能在火上停留,否则会导致豆子枯焦而带苦。擂姜也有专用的擂钵,为陶瓷制品,形状象是一顶小巧的斗笠,里边有密密麻麻的细而尖的条纹,条纹如同刀片,拿姜在里边搓几搓,成块的姜顿成姜末。泡茶也有专用的沙罐,茶叶入罐,注满清水,烧至沸滚即离火,然后把炒熟的青皮豆和姜末倒进沙罐,加少许盐,便可筛入碗中递客人。筛茶也有技巧,能干的主妇把沙罐几摇几转,便可连茶带豆筛于碗中,欠能干的主妇筛到碗中的往往只有水而无茶和豆,最后只好用筷子把茶叶和豆夹到碗里。人们吃茶,也要轻轻地晃动茶碗,使碗底的茶叶豆粒等物漂浮起来,才能够将碗里的姜盐豆子芝麻喝到嘴里。

   靖港的姜盐豆子茶集茶叶之清苦、豆之鲜香、姜之微辣于一体,而以微咸促其融合,饮之如吸佳茗,如品鲜汤。与单以茶水为主的功夫茶、盖碗茶之类相较,别有一番滋味。靖港居民在喝姜盐豆子茶时,常常把茶叶、豆子和姜末一并倒入口中,津津有味地细嚼慢咽,以体会其余味。姜盐豆子茶具有生津止渴、散寒解表、明目健脾之效,从前靖港居民身体小有不适,便以姜盐豆子茶入“药”,效果特佳。
于豆子姜盐之外添加炒熟的芝麻,使之成为姜盐芝麻豆子茶,则是后来的事。清朝末年,靖港已成为通江达海的重要航运码头和著名商埠,各地生意人剧增,其中尤宁乡人和江西人为最,而江西人喜食芝麻。靖港居民投其所好,遂在姜盐豆子茶中投放些许芝麻,虽不是正宗,却深得江西人的喜爱,以至宁乡人和其他地方驻扎靖港的人都喜喝的姜盐豆子芝麻茶。与此同时,靖港街上开始出现了数十家卖姜盐豆子芝麻茶的门面,其门开敞,门旁一块小木板上写着“姜盐豆子芝麻茶”,喜喝姜盐豆子芝麻茶者进门入座,主人现制现泡,一罐茶只卖一文钱。
 
   糯米甜酒和空心汤圆

   糯米甜酒是靖港人喜欢的小食品,制作时将甜酒药引子碾碎放入糯米饭中,把饭筑紧,保持适度的温度,24小时后,便香味四溢,甜酒生成。甜酒既可即食,也可加入红枣、荔枝、桂圆等做甜酒冲蛋、甜酒煮蛋、甜酒汤圆等,味道香醇甜美,当地妇女习惯在节日喜庆时用甜酒待客,以表盛情。做甜酒如果希望得到更强的酒味,有两种方法: 适当延长甜酒发酵时间,比如在规定的温度下一般放置24小时,可以适当长一些; 或在制作过程中加拌甜酒曲时放少许酵母,但量一定要少。

   从前,湘江边独脚吊楼上怡盛馆的空心汤圆和甜酒冲蛋最有名。吊脚楼下设铜官至靖港轮渡码头,凡上下渡船的旅客,因慕其名。首先会去怡盛馆吃一碗空心汤圆和甜酒冲蛋,这才美滋滋地去街上办事。
怡盛馆的空心汤圆也是用糯米做的,但非得浏阳糯米不可,浏阳糯米粘性好,能磨成极细的米粉,若以次充好,汤圆便难得“空心”。做空心汤圆全凭手工,掰一小碗湿糯米粉,先搓成一个小圆球,再用手指在圆球上按一个凹槽,轻轻地抱起来,使之“空心”,复搓成一个小圆球,这有技巧,外行虽依此法做汤圆,煮熟后往往依然难得空心。然后把做好的空心汤圆投进沸水锅中,待汤圆浮上来,便文火降温,任汤圆在水面上漂荡,吃时再捞起。从前怡盛馆专门有一口漂浮空心汤圆的大水锅,一锅汤圆可招待数百食客!而汤圆在温水面上竟可漂浮一整天而不烂不散,被时人叹为绝技。空心汤圆是盛在煮熟的糯米甜酒里的,糯米甜酒之甜为自然甜,还带了些微微的酒意,细嫩的空心汤圆和糯米甜酒一道入口,其味绝佳。
甜酒冲蛋,冲蛋的甜汤也是煮熟的糯米甜酒,怡盛馆都是自己动手酿甜酒,其甜酒酿得要比一般的甜酒要“老”,过嫩的甜酒因酒精度达不到冲蛋的要求,蛋的腥味难得被酒精气一冲了之。冲蛋要掌握好时间,甜酒煮到九分熟即冲,温度过高蛋花会变浅,过低则深,只有恰到好处地冲下去,黄黄的蛋花才会浮上来。再加一匙白糖,即可吃食。怡盛馆的甜酒冲蛋微甜带鲜,而酒香扑鼻,食之微醉而飘飘欲仙。
 
   糯米粽子

  粽子是靖港人喜欢的民间风味小吃,不仅端午吃,平常也常吃。粽子用料讲究,制作较复杂。原料需糯米1000克,纯碱3克,鲜蓼叶500克,白糖适量。将糯米淘洗干净,浸泡少时,取出搅拌。将鲜蓼叶用开水煮十分钟,剪去蒂,将大小叶搭配好叠成“十”字架,用绳捆成把,放在清水中泡四、五小时,去除涩味。然后将蓼叶摺成三角形斗状,灌入糯米,包成菱角形,用细麻绳扎紧,入锅煮两小时左右,熟透后拌白糖食用,其味清香可口。现在还有加入绿豆、红豆、莲仁、火腿肉等多品种的。

   粽子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端午节食品,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农历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入靖港北面不远的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分享到:
上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靖港旅游必游的景点

发表评论

热门线路更多>>

长沙至北京经典纯玩双飞4日游

2688

原价:288890人已购买

长沙到大连、旅顺、烟台、蓬莱、威海、青岛双

3960

原价:418890人已购买

长沙至大华东旅游 杭州、无锡、上海六日游

1966

原价:268889人已购买

长沙到北京单飞单卧五日游

1880

原价:228089人已购买

预订常见问题
什么是半自助游?
独立成团可以吗?
双飞、双卧是什么意思?
单房差是什么?
纯玩是什么意思?
付款和发票
如何获取发票?
一个订单可以多张发票吗
可以开具酒店的发票吗
发票内容可以选择吗
是否可提供发票?
签署旅游合同
能传真签合同吗?
在线签约合同有效吗
可以不签合同吗?
门市签约流程
签约和付款
预订优惠政策
游啦啦游什么优惠政策
其他事项
一般拒签都有哪些原因?
签证办理流程
签证办理时间
美洲签证办理
办理签证是不是都要去领馆面试的?

Copyright(C) 2010-2013 uu616.com(游啦啦旅游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游啦啦旅游网授权,禁止转载游啦啦旅游网任何信息
国内互动旅游专业平台-游啦啦旅游网国内最专业、最权威的旅游交流信息服务网站
游啦啦旅游网提供旅游交友,旅游攻略,旅游交通,旅游景点介绍,门票预订,住宿,长沙等旅游相关的信息
湘ICP备13001630号-13 技术支持:游啦啦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