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3000年前二郎坪即有人类居住,在汉代二郎坪是内乡县北山小镇,几经变革,现在的管辖范围是1969年“撤区并社”后确定的,1983年“社改乡”沿用至今。二郎坪自古为伏牛山南北主要通道,属于战略要地,亦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这里流传着许多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典故。有二郎担山追太阳,刀棱山、石门探宝,看宝石、尿泡石等许多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如王莽撵刘秀,马武寨传奇,豫西牵牛,上庵送子,下庵赐福,黄龙庙龙王降雨,看宝石守财,状元峰研墨,阎王殿超生等。谚语、诗歌、歇后语丰富且具浓郁地方特色,雅俗共赏。民间文化有彩灯、花灯,有锣鼓铙镲组成的打击乐器,民间舞蹈(俗称玩古蚀)有狮子、高跷、彩车、彩船、竹马等,曲艺包括大调曲、高台曲、花鼓调。因社会环境的变化,民间文化日渐式微。宗教以佛教、道教和基督教为主,教徒人数规模不大,民俗崇尚尊老爱幼,热情好客,以礼待人,民风淳补。
银树沟景区资源独特,山、水、树、藤、果、瀑、崖等自然景观与上庵、下庵、黄龙庙、阎王庙等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迹交相汇容,景点多多,故事硕硕,开发价值极高,是与老界岭、耍孩关可比美的又一不可多得生态旅游资源区。数年来,此景区虽无开发,但已有众多户外俱乐部和文人骚客,慕名亲临其境游览观光、度假、探险、寻奥、写生、摄影与创作。曾有游人写诗称赞曰:“青城巍峨实堪观,碧水周流绕四山,银杏何以千年轮,自古天下话下庵”。可见该景区早已闻名暇耳,昭示中原。若将各景区景点科学整合,精品打造,可一步到位aaaa级达标。
西峡大多生态旅游区,山景好则水景差,水景好则林景差,山水兼溶的景区则石景差。三位一体互为映衬的则又缺乏历史文化底蕴,总是有一些不尽人意的缺陷。而特开发银树沟旅游区,则弥补了这一空白。景区内的黄龙庙,阎王庙,下尼姑庵、上尼姑庵、均初建于大唐年间,历经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至民国,讫今已有1300余年的悠久历史,历史上各庙庵香火鼎盛,僧尼颇众,方园数百里香客顶礼朝拜。朝夕紫烟缭绕,香沁四野,钟槃争鸣,声传罔极,致三白反归依,五戒成风,现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千年银杏树群均为当年尼姑所植。其庙庵后均已毁于民国战乱。幸存部分历史文物文革期间被毁殆尽,唯阎王庙后经整理,现仍续香火,但与昔日辉煌相比,实乃冰山一角。唐朝所留碑文也已斑斑点点、残缺不全,但所留下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确依旧灿烂,尚待景区开发时科学挖掘与整合。
其中,看宝石景观的历史故事就极具可塑性。故事说:盘古开辟,三皇治世,觅秀峰左右两侧在万物资生中受天真地气,日精月华,孕育两个高百仞,围五十丈玲璃剔透,光滑圆润,型似巨蛋的大仙石。一曰金宝石,一曰银宝石。宝石巨壳内蛋黄为金宝石和银宝石。因二仙石每每显灵,造化苍生,被百姓敬若神圣,视为镇山之宝。
大唐年间,长安一不法僧闻讯后夜侵盗宝,下庵金钟打更时睽之,瞬示警。玉皇大帝震怒,降旨正在此地巡游布雨的黄龙予以缉拿惩办,致盗宝未遂。后宝石又濒遇劫难,均因金钟长鸣,百姓闻讯护之而未果。玉帝因天威数遭亵渎,圣颜无光。随遣天宫守宝童子下凡护宝,万年千载,时至当今。天道酬勤,金银二宝完好无损,时佑当地百姓五子登科,风调雨顺,丰收连年。
(历史雅传:1、金钟向守宝童子办完护宝交接手续,回天复命,下庵巨大金钟不翼而飞,由来如此;2、黄龙庙是百姓为答谢黄龙摛贼有功而建,焚香敬拜,以示答谢;3、上庵、下庵的历史典故,多也与此有缘,待挖掘整理;4、“警钟长鸣”一词,人们争相传说来源与此典故,并使用至今;5、状元峰、探花谷、榜眼泉、举人崖、秀才谷等地名的由来,源于宝石赐五子登科。)
令游客乐道称奇的是,迄今,伫立于看宝峰之颠的守宝童子仍在敬业护宝,从宝童面部瞻观,虽已显苍老和憔悴,但双目仍烔洞有神,耳、鼻、眼、嘴、五官表情,形态凝重,横眉冷对贪财之辈,敬职敬业捍卫着人与大自然的纯洁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