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古称‘宛丘”和“陈”,位干豫东偏南,距河南省会郑州220公里;居淮水之阳,故称淮阳。传说淮阳上古时为“三皇五帝之首”伏羲氏旧都。大昊陵每年农历仲春二月有盛会,俗称“二月会”,也称“人祖会”(从农历二月二日起至三月三日止)。
造型古拙、荒诞的布老虎玩具以及泥泥狗玩具,泥泥狗多用粘土捏成,形如生肖动物并极具夸张造型,涂以彩色图案并有女阴隐晦表现,体现人类对远古生殖崇拜,曾被央视报道。出现在河南周口淮阳,祭祀人祖伏羲、女娲的庙会中,成为斋公、香客们避灾、求福,争相购买的“神圣之物”。
史书记载,伏羲氏是一个人,他教大家捕鱼打猎,饲养牲畜,烤煮食物,初创婚姻制度,书八卦,制乐器,结束了原始时代生活方式。后人为追念他的功德,尊他为中华民族的先祖,每年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都在太昊陵举办“朝祖进香”庙会。人称“人祖庙会”,当地人又称“二月会”。
在太昊陵显仁殿东北角的青石台基上,有一个圆空,游人香客称之为“窑”。凡是来太昊陵的游人,尤其是女性,都要用手摸一摸这个“窑”,以祈求子孙兴旺、健康。所以称为“子孙窑”。
相传“子孙窑”在伏羲氏的时候就有了。伏羲氏有十大功绩,其中一个居功至伟的功绩就是制嫁娶匹配夫妻。其婚配的方法是:每年仲春之月,打破氏族的观念,用“会”的形式,把青年男女召集到一块,会场中央放一块带“窑空”的大石头,男女如果互相有意,就都用水摸一摸“窑”,说明两人有了感情,愿意成为夫妻,就把婚配固定下来。从此,人类结束了群婚和族内婚的历史。太昊陵春二月庙会由此延续下来,后来逐步发展成朝祖进香的性质。人们每年二月二到三月三到太昊陵来求神拜祖、祈求伏羲神灵的庇护保佑、祈福儿女子孙兴旺。
太昊陵庙会的朝拜礼仪很多。有各种艺班的演出,马戏、梆子戏、龙灯等。“担经挑”,又叫“担花篮”,是必不可少的。“担经挑”是一种颂扬伏羲功德的原始巫舞,舞者全身穿黑色服装,黑鞋绣花,黑头纱长约五尺。舞姿大致有三种:剪子股、铁索链、蛇蜕皮。这三种队型有一个共同特点,舞蹈者走到中间一定要靠背而过,身后的黑纱长尾碰绕在一起。担经挑传女不传男,是远古时“花龙会”流传下来的。花龙指伏羲女娲,伏羲为大龙,女娲为小龙;花,指以担花篮形式兴起的祭祖活动。
后来的太昊陵庙会,规模更加宏大。庙会期间,每天有十数万人,最多可达20几万。人们在朝祖进香的同时,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文化、物资交流,如今,朝圣者已经遍及全国各地,不少国际学者在此期间也来太昊陵探古寻幽,研究古老的东方文明。港、澳、台同胞以及侨居国外的华夏子孙,每年都组团到此朝拜,以示不忘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