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学名:eretmochelys imbricata)属爬行纲,海龟科的海洋动物。一般长约0.6米,大者可达1.6米。头顶有两对前额鳞,吻部侧扁,上颚前端钩曲呈鹰嘴状;前额鳞2对;背甲盾片呈覆瓦状排列;背面的角质板覆瓦状排列,表面光滑,具褐色和淡黄色相间的花纹。四肢呈鳍足状。前肢具2爪。尾短小,通常不露出甲外。玳瑁的性情较为凶猛。主要的生活区是浅水礁湖和珊瑚礁区,珊瑚礁中的许多洞穴和深谷给它提供休息的地方,珊瑚礁中还生活着玳瑁最主要的食物——海绵。玳瑁是唯一能消化玻璃的海龟。玳瑁的食物还包括水母、海葵、虾蟹和贝类等无脊椎动物以及鱼类和海藻。玳瑁的角质板可制眼镜框或装饰品;甲片可入药。分布在广大的海域中。
玳瑁体型较大,背甲曲线长度65~85厘米,体重45~75千克。背甲棕红色,有光泽,有浅黄色云斑;腹甲黄色,有褐斑。头及四肢背面的盾片均为黑色,盾缘色淡。吻长,侧扁;上颚前端钩曲呈鹰嘴状;下颚骨纤细,下颚联合长,仅略短于眼的纵径;颚缘无锯齿,但具纤细的斜直条纹。头背具对称大鳞,前额鳞2对;颈前部、喉、颏部具若干小鳞。背甲较平扁,呈心形;盾片呈明显的覆瓦状排列,老年个体渐趋平铺;颈盾宽短,与第一对缘盾平列向前凸出;椎盾5枚;肋盾4对,第一对肋盾不与颈盾相接切;一条明显的脊棱自第一椎盾贯穿至最后一枚椎盾;侧棱极弱(幼体时十分明显);缘盾每侧11枚,在体后三分之二处形成明显的强锯齿状;2枚臀盾略大于相邻的缘盾,两臀盾隙,呈凹缺。腹甲前后缘弧形,前端具一扇形间喉盾;肛盾中缝最长,其余盾片中缝约略相等;自肱盾至肛盾中央隆起,形成腹甲两侧的棱嵴,棱嵴之间形成凹陷;两侧具4枚一列的下缘盾;在腋区具4枚或数目更多的鳞片;在胯区有1或2枚鳞片;盾片均具辐射线。四肢桨状,前肢长于后肢,覆有并列大鳞和盾片,每肢外侧具2爪。尾短。
玳瑁是海洋中较大而凶猛的肉食性动物,经常出没于珊瑚礁中,主要捕食鱼类、虾、蟹和软体动物,也吃海藻。它的活动能力较强,游泳速度较快。玳瑁喜欢在珊瑚礁、大陆架或是长满褐藻的浅滩中觅食。虽然玳瑁是杂食性动物,但最主要的食物是海绵。海绵占据了加勒比玳瑁种群膳食总量的70~95%。玳瑁只觅食几个特定的海绵物种,如海绵纲(demospongiae),特别是星骨海绵目(astrophorida)、螺旋海绵目(spirophorida)和韧海绵目(hadromerida)海绵。除海绵外,玳瑁的食物还包括海藻以及水母和海葵等刺胞动物。也捕食极为危险的水螅纲动物僧帽水母(physalia physalis)。
玳瑁在捕食这些刺胞动物时会闭上没有保护结构的眼睛,而且诸如僧帽水母这样的剧毒动物的刺细胞并不能透过玳瑁生有鳞甲的头部,这样玳瑁就不会受到威胁。玳瑁有时也会捕食虾蟹和贝类,它们的双颚十分有力,可以咬碎蟹壳甚至是极为坚硬厚实的贝壳,如双壳类贝类。玳瑁的嘴为其捕食珊瑚缝隙中的小虾和乌贼提供了方便,鹰喙般钩曲的嘴可以轻易的将它们钩出。
玳瑁对于其猎物有很强的适应力和抵抗力,它们觅食的一些海绵对于其他生物体来说是剧毒且往往是致命的。此外,玳瑁还会选择一些富含硅质骨针的海绵为食。
由于玳瑁有异常坚实的甲壳,它们没有什么主要天敌,因为很少有动物能咬穿它们的壳。鲨鱼和湾鳄算是玳瑁的天敌,章鱼和某些海洋表层鱼类也会捕食成年玳瑁。而且由于玳瑁经常觅食海绵,身上会带有某些海绵难闻的味道,而且由于玳瑁取食有毒的海绵和刺胞动物,其肉中含有相当水平的毒性,因此有时可以使某些天敌或人类却步。玳瑁的性情较为凶猛,捕捉时它们会有咬人的举动,不过,如果没有受到伤害,它们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