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因为男女双方到了一定的年龄都要谈婚论嫁。这既是人生理上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而婚姻则是男女两性间建立的一种社会公认的夫妻关系,这种关系是家庭和子嗣合法存在的基础。婚姻也是人类社会进入到一定发展时期的产物。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婚姻的形态也发生着种种演变和进化,汉语中婚姻是指婚嫁和男女之家。《礼记·昏义·疏》云:“婿曰婚,妻曰姻是也,谓婿以昏时而来,妻则因之而去也”。“婿之亲属名之曰姻,女之亲属名之曰为婚。”所以“女氏称婚,婿氏称姻。”男女双方建立了夫妻关系外,夫妻双方的家庭亲属之间也建立了相应的关系。民间称之为“姻亲”。
而男女双方在建立婚姻关系之前,则有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这包括相亲、定婚、看八字、结婚、婚宴等等。在这每一个环节中,都有着许多习俗和禁忌,包涵着许许多多民俗知识。
旧时的婚姻,多由父母之命,媒约之言而定。所以通婚则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方能成为事实。在我国旧时婚姻是要经过“六礼”仪式的,这种仪式已流传了2000多年。所以,在这里有必要将“六礼”搞清楚。这也是了解旧时婚俗过程的重要内容。一曰纳采,就是男方派人送礼到女家,表示愿和女家结亲,女方如不同意,便拒绝收礼;二曰问名,由男方修书与女家询问女方的生辰年月;三曰纳吉,男方将探询的结果,卜问祖先祖神。如得凶签,便止婚;四曰纳徵,亦称纳币。如果卜筮得吉兆,男方便遗使带币去女家订立婚约;五曰请期,男方确定婚姻后,就将日期写在贴上,备上礼物通知女家。女家若收下礼物,说明女家同意这个婚期,若不收,婚期只好另择;六曰亲迎,到了结婚的日子,男方先去女家。女方父亲在门外迎接,带女婿去祠庙拜祭祖先。车或花轿停在大门外。女方来到车(轿)旁,男方长揖,请女方上车(轿)与之同归,亲迎的后婚仪便告结束。
而进入近代以后,婚姻虽没有旧时“六礼”那样复杂的程序,但一些必要的习俗还是需要的,为便于了解,现将笔者所知,一一叙述于后。
相亲。如要缔结婚缘,在九江来讲,一般先由媒人到女方提亲,这便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说媒,媒人大多是亲戚朋友,或邻里熟人充当。旧时,也有专门的媒婆,男方托人说媒一定要看重媒人,因为旧时媒婆都是能说会道的,能把“死蛤蟆说出尿”来,所以求媒婆说亲断不可待慢,对媒婆的招待和媒礼一定要丰厚到位,如无意得罪了媒婆,只要她从中作梗,这门亲事就会被搅黄,只要媒婆帮忙,亲事便成了大半。媒人将男方情况介绍给女方后,如女方同意这门亲事,就会泡茶煮蛋进行招待,所以又俗称“食茶”。而媒人再陪同男方到女家看望女方,这便是“相亲”也有的叫“看姑娘”。通常的习俗是,男方和媒人到女家坐定后,会由女方本人捧上一杯香茶(也有的是糖水)献给男方,这时男女双方才正式见面。见面时可以互问一些大致情况(实际是互相观察对方)从语言谈吐中,彼此有些了解。如男方看不中女方,可以婉言谢绝告辞。如女方看不中男方,便不再传第二次定情茶。如双方都没有意见,彼此情投意合,女方在传第二次定情茶时,男方会把事先准备好的礼金红包放在茶盘内,这又叫“压茶钱”或“礼金钱”。这些程序过后,女方则应设午宴招待来宾,两家的婚事便基本定了下来。
然而“相亲”的程序看似简单,其实在这其中有许多细节到是蛮复杂的,有不少习俗和禁忌是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