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是帐幕的帐,而非账本的账。按照豫北地方的解释,帐的意思就是长且宽的布匹,且以白布居多。在我们豫北,某家有人去世,亲友们前去吊唁,一定会去送个“帐”,这个“帐”就是白布,宽都是二尺七,长度呢,则有的三尺,有的五尺,有的七尺,情意厚的,可以更长。
九莲山“帐书”的帐,指的便是这样的布匹。据说很早以前,九莲山就有了写帐的习俗。写帐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文字帐,二是图画帐。也就是在布上写些什么或者画些什么。大的帐有几米、十几米,甚或几十米,小的帐只有玲珑盈寸。写帐都是自觉行为,没有人教,无师自通,仿佛天赐之能。写帐的时候严禁外人观看。据说也不打底稿,下笔便成。写帐人一般文化程度都不高,有的甚至还是文盲,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写帐。更奇异的是,写帐人所写出的帐,自己是不明白的,因此帐写好了,要择期举行仪式,在信众面前将帐打开,请“开帐人”进行“开帐”。“开帐人”就是讲解帐书的人。他们都宣称自己能懂这帐书。但他们开帐的方式也不是用通俗的语言去讲解,而是用唱经或者舞蹈的方式。等“开帐人”开完了帐,写帐人就在神灵面前将帐书焚烧干净,这就是“交帐”。至此,一本帐书的命运才算有始有终地有了完整地交代。
“帐在心灵。”据说这是作家田中禾先生看过九莲山帐书之后留下的话。真是一语中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人都是写帐人。人人都在为自己的心寻找着渠道和出口,有的以歌,有的以舞,有的以剑,有的以土,有的以茶,有的以酒。彼此的差异之处只在于写帐方式不同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