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日,俗称“年下”。从除夕(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至正月初五日,称“过年”,建国后称春节,是民间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从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赶年集,办年货,做各种过年的准备。民间有“二十三(日),祭灶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挛疙瘩(蒸馍);二十九,榨黄酒;三十,捏鼻(包饺子)”的俗语。
春节前一天,贴对联,摆拦门杠,树高照,包扁食(饺子),上坟烧纸。中午多吃干饭、菜汤,晚上吃扁食(谓之“元宝汤”)。晚饭前燃烛上供,以祀家堂及天地诸神;饭后家长给子孙发“压腰钱”(也叫压岁钱)。晚上“熬年“,全家欢乐不眠,有的置酒菜与邻人共喝“团圆起年酒”。一日三餐,鸣炮烧纸,焚香磕头。
初一凌晨,各家鸣放鞭炮,张灯燃烛,焚香烧纸,上供祀神,有的奔向庙宇抢烧头炉香。早饭吃扁食,饭后男女老幼均着新装,拜年祝贺。午饭最丰盛,下午多有文娱节目或民间游戏。初二开始亲友互拜,馈赠礼品,设宴款待客人。历有“初一拜祖家,初二走舅家,初三走姑家,初四回娘家”的习俗。有的亲友互拜至正月十五日。贫者过年如过关,饱受逼债之苦,有的早贴对联,以免讨债(俗说对联贴后,不能讨债)。
解放后,烧纸祀神等习俗逐渐消减,磕头拜年也被向老人祝福问安和家人团聚所代替。对联的内容多取喜庆迎春、吉祥如意、春色景象、勤劳致富、团结和睦等意,年画多为爱祖国、爱科学、热爱现实生活、五谷丰登及有益的历史故事等内容。春节期间,狮子、旱船、唢呐、锣鼓、演唱、电影等文娱活动丰富多彩。个人和团体互访,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新春茶话会等团拜活动。城乡放鞭炮的习俗尤盛。
二、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俗称“灯节”。十五、十六两日“闹元宵”。每餐鸣鞭炮,烧纸香、拉高照、挂彩灯、放焰火,各种文娱节目一齐出动,玩至深夜方尽欢而散。新婚姑娘同丈夫一起回娘家“过十五”,也叫躲灯。农家多用高粱杆等做“庄稼”插在粪堆上,以示农业丰收;用米面、绿豆面做“谷垛”、“牛”、“猪”、“鸡”等各式各样的“灯盏”,分别放在牛屋、粮仓、鸡笼、门墩等处,盼望五谷丰登、吉祥如意。建国后,烧香祭祖和送神归天等迷信活动逐渐消失。机关、团体有扎彩门、挂彩灯、办灯展和灯迷会的活动的传统。
三、 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日,俗称龙抬头日。中午吃蝎子爪(烙薄饼切成面条),有的吃蝎子肚儿(炒黄豆等),象征不受蝎子、蛇等侵害。节日期间,儿童放风筝。
四、 清明
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届时,人们添坟(向坟上添土)、烧纸、放炮磕头,缅怀先人;门首插柳条,富人到野外“踏青”。中午吃扁食、包子、菜合等。建国后,插柳条等习俗尚存,上坟的时间一般在清明节当天或者前几天。
五、 端阳
农历五月五日,俗称五月端午。当日,门首插艾,儿童胸前戴香布袋,手脖、脚脖戴五色线圈。凌晨,有的用草上的露水洗眼,用河水洗脸、洗澡。早饭吃鸡蛋、粽子、熟蒜瓣、凉粉等,并喝雄黄酒,有的用雄黄酒抹鼻、耳,以求治病除灾。节前,亲友送礼追节。
六、 六月六
历六月六日,俗称小姑节。出嫁女子回娘家过节,素有“六月六请小姑”的俗语。
七、 七月七
农历七月七日,也叫七夕。传说当晚牛郎、织女相会。当晚,有的妇女仰望星斗纫针,姑娘们三五成群比针线,意为请求织女指导针线活儿。建国后,此俗消失。
八、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俗称八月十五。当日晚上“愿月”,庭院设香案,供月饼、干饼、瓜果等,祀月亮。有的置酒肴,家人欢聚赏月,象征团圆。节日期间,亲友互赠月饼等礼品,以示祝贺。建国后,“愿月”的习俗不存,家人欢聚、互相贺节的习俗尤盛。
九、 九月九
农历九月九日,也叫“重阳节”。此日摊煎饼、杀鸡、熬芋头,有的狩猎、登高。
十、 十来一
农历十月一日,俗称“鬼节”。人们上坟烧纸,祭奠祖先。其时,农活儿休闲季节已到,是辞退长工、佃户的日子。建国后,烧纸祭祖的习俗尚存。上坟烧纸般在农历十月一日当天或者以后,有“早清明,晚十来一”之说。
十一、冬至
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午吃扁食。
十二、腊八
农历腊月八日。中午吃面条、大米、小米、豆类、青菜、豆腐、粉条等合煮的“腊八粥”,有的把粥抹在果树上,以求来年果子丰收。
十三、二十三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俗称“小年下”。晚上各户祭灶,燃烛鸣炮,点香烧纸,以火烧、灶糖等供品祭祀灶君(老灶爷)。祭后,全家吃杂以肉、豆腐、萝卜等的菜汤和火烧,有的吃灶糖。
回族人民除过以上节日外,主要民族节日有:
阿舒拉节
回历一月一日,是阿丹圣人和哈娃太太相会的日子。是日,请阿訇诵经。
圣纪节
回历三月十二日,也叫“圣忌日”,是穆罕默德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回民宰牛羊,食盛餐,信者沐浴、礼拜。
拜拉特节
回历八月十五日。相传真主派天使给每人换一年大事录(好、坏事记录薄)。是日,教徒到清真寺诵经纪念。
盖尔德节 回历九月二十七日。相传这天夜里做一件功德,会得到一千件的回赐。
开斋节
回历十月一日。也叫肉考节、大尔代节。当日,回族群众身着新装到清真寺交“天课”、沐浴、礼拜,各户炸油香。亲友邻居互拜,祝贺节日。下午或第二天,各户男者随阿訇走祖坟,以示悼念。建国后,每逢此节日政府照顾回民香油、肉食等,宰牛、羊,免税,回族干部、职工放假1天。
古尔邦节
回历十二月十日,也虽宰牲节、小斋节、小尔代节。节日宰牛、羊,备食品,款待客人,馈赠亲友,信教者到清真寺交“天课”、沐浴、礼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