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人遇上好事或喜事都有打糍粑的风俗,比如生日、高榜提名、红白喜事等都要打糍粑。糍粑虽然好吃,但它的制做过程很烦琐。
糍粑主要的材料是糯米,先把糯米用婺源的特色“饭筒”放在锅里蒸熟,大概可能要蒸两个多小时。然后把蒸熟的糯米倒入糍粑丘内(糍粑丘是一种专门用于的做糍粑的容器,是用很大的石头凿起来的) ,接着用棍子沾上水把糯米挤烂。

挤烂后把烂糯米翻过来接着挤,挤到看不到米粒时就进行下道工续“打”了。打是做糍粑最高潮也是最累的过程,一个好劳力用一个木头做的大锤子向糯米团打去,打一下另一个人就把糯米团翻一下。打打翻翻看和摸不到任何颗粒时就可以装盆了,不过盆里一定要放点油,油能使糍粑和盆不粘在一起。
接着就把事先准备好的芝麻(一般是用磨过的芝麻,这样的芝麻比较香),芝麻里再加白糖。把放在盆里的糍粑做成比鸡蛋大的圆形放在芝麻加白糖中滚动一下,放在小盆中,小盆中的小糍粑就是糍粑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