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宝螺是腹足钢宝螺科的软体动物。贝壳呈卵圆形,螺层内卷。壳口狭长,外唇和内唇有细齿,齿舌纽舌形。外套膜薄、二叶型,活体几乎完全覆盖贝壳。螺旋部至成体时几乎消失,成体无厣。壳面平滑,在强光照射下,发出深桃红色或金黄色的光泽。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暖海区,从潮间带至较深的岩礁、珊瑚礁或泥沙海底均有其踪迹。主要以藻类或珊瑚动物等为食。应其美丽的外形,而倍受广大贝类收藏者的青睐,具有较高观赏和收藏价值。
外形特征
黄金宝螺贝壳长58 - 121 mm,贝壳大而重,呈卵形,壳底微膨,前后水管沟的上下两端壳缘极发达。外唇齿比轴唇齿更大、更长,间隔更远。壳表深橙色,壳缘浅灰白,壳底白色。在强光照射下,发出深桃红色或金黄色的光泽。表面镀有一层珐琅质,极光滑或具有突起,体螺层长大,壳口狭长,在壳体背面的中央线上呈缝状,共长度几乎等于壳长。两唇很厚向内卷,唇缘厚,边缘具齿纹,无厣。成年个体的螺旋部极小,一般埋于体螺层中,吻和水管都比较短。外套膜和足都十分发达,一般具有外触角。生活时外套膜伸展将贝壳包被起来。宝贝的身体可以全部缩入壳内。
宝螺族中,黄金宝螺是佼佼者。不仅壳大形美,更为色彩瑰丽,光泽夺目,通常呈深橙色,壳缘灰白,在强光照射下,瓷样表面能发出深桃红色或金黄色的光泽,称它为“奇异之光”,闪现神秘色彩,格外惹人喜爱,为世界上最珍贵的贝类之一,称为“黄金宝螺”。完美、体大的黄金宝螺的价值超过一辆“奔驰”车。
关于“黄金宝螺,广泛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南太平洋的岛屿上,有一青年驾舟夜出捕鱼,突遇狂风暴雨,人们猜测他已经遇难。可第二天,他手捧一枚金光闪闪的黄金宝螺安然归来。原来当他被巨浪掀翻落入海中,绝望中被一丝光亮吸引,见到珊瑚丛中一枚卵形宝贝熠熠生辉。他双手捧起,在宝贝指引下浮出海面。金黄的光亮驱走阴霾,天空骤然明亮,海面恢复平静。人们惊讶他的勇敢和神奇,推举他为岛上的酋长,而黄金宝螺成为显赫权威的象征。
宝螺虽然品种繁多,数量巨大,但黄金宝螺,现在只有少量栖息在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礁外侧,依然奉为珍品。
习性环境
栖息地:8~10m深的海底,生活在热带、亚带浅海中,常在潮间带低潮线附近岩礁质的海底栖息,潮水退后,多隐人礁石块的下面、珊瑚礁的空隙间和洞穴内,行动缓慢,怕强光,白天蛰伏在珊瑚洞穴或岩石下面,黎明或黄昏时外出觅食,是肉食性的种类。它们用齿舌捕食海绵、有孔虫、藻类、珊瑚动物和小的甲壳类动物。
生长繁殖
雌雄异体,产卵季节多在3-7月,卵一般产在珊瑚洞穴,空贝壳及阴暗的地方。母贝产卵后并不离开卵群,仍卧伏在卵群上面刻意保护,直到孵化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