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衣大炮并非身披红衣得名,它最早缘于明朝末年朝廷对抗清军的”红夷铁铳”。明朝人认为这种炮是荷兰人所造,而荷兰人被中国人称为红夷,故将此 炮命名为”红夷大炮”。其实,”红夷大炮”并非荷兰人所造,而是英国在16世纪后期研制成的一种大炮。这种火炮设计合理,其管身长、管壁厚、射程远,精确 度高,威力大,对密集进攻的敌人具有极大的杀伤力,因此,这些炮及其仿制品在明清之际成为胜负天平上的一个重要砝码。清军入关后,因避讳”夷”字,故给” 红夷大炮”改名为”红衣大炮”。
躺在城隍庙陈列室内的那尊红衣大炮锈迹斑斑,没有丝毫当年的威风,谁能想到它就是几百年前极具威慑力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