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岩至上岩的道旁,居巨石嶙峋的小石桥畔,雕塑着一只蜷卧而状甚驯服的小石虎,因此这里称之为“伏虎台”。现存苍壁之上的题刻“伏虎”与“无尽堂”两局石刻纪念,字迹完整明晰。巨石处的小石桥名“虎桥”,它与“双龙桥”,“瑞草桥”以及江边的“慈姥桥”,都是中岩山上的四座石桥。但只有“虎桥”的历史年代早而列入地志中。
相传唐代的“无尽和尚”在山中,选择了一处危岩绝壁的石窟,作为静心入定、诵经参佛,盘旋显迹的好地方。他平时最爱在维摩石上瞑目神思,心虔意诚的探索佛理而积年累月,佛行浩荡,佛法通灵。一日,正当夕阳西坠,山中礼佛的香火已渐稀微,善男信女正纷纷下山之际,突然周天阴霾乍起,风撼丛林,幽壑之中,虎啸惊鸣,无尽和尚正在维摩石上跏趺入神。呼救之声,迫使他张目一看,只见石笋峰下,小石桥畔的草丛中,跳出一只吊睛白额的斑斓猛虎,咆哮跳跃,欲噬道旁下山的两个小善童。无尽和尚急不可待地从维摩石“仙人床”飞身直到石笋峰下,打动佛号“阿弥陀佛”弹指飞起巨石,降伏了吃人的猛虎,两个小善童被拯救了。千古流传“仙人床”上的神仙,正是无尽禅师的化身。伏虎台巨石正前方的峭壁上,宋明两代先贤的题刻亦多。其中,“政和癸巳孟夏初吉”,“高陵李时”的“中岩”二大字最为醒目,从书法上讲尤不失为一代名手所出。
1992年6月,四川省文物普查工作组临场鉴定时指出,旁刻的“政和癸巳孟夏初吉”的是“咸丰八年”信女彭妙仙重修时的误刻。查对《中国历史年代简表》,“致和”无“癸巳”;“政和”才有“癸巳”纪年。虽一字之差,竟相差二一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