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乙岩”亦名“狮子吼风”。此乃霍山最大的天然丹霞石室。深约20米、宽约37米、高5米。岩上覆盖皆石,仰视之,其平如掌,有石子累累然或如拳如卵者,每遇阴雨时,时脱陨然,从不中人及毁裂诸器物。这里冬无寒、夏无署、清幽可人,据说此岩会日张夜闭。
传说,唐会昌时,岩中有米从穴出,日供十余人,后有僧侣将穴凿大,乃止。洞中原有一井,深邃无底,与汕头的大海相通,时闻海啸,在此井倒入谷壳,会在汕头的海边浮出来。岩内昔为青华观、岩前建灵山寺。夏秋之间,参禅者如市,邑士民及远方骚雅,兢趋游焉。传为吕洞宾旧游。到了元代,灵山寺兵焚逐废,青华观文化大革命时被毁。
1993年夏,在河源市和龙川县及田心镇人民政府的重视下,岩内复建了灵山寺。苏东坡咏龙川八景中的“太乙仙岩吹铁笛”,指的就是此岩也。据载:宋蓝乔之母陈无嗣祈于霍山而孕,乔将诞之,夕梦仙鹤集其居,乔生祥光满室。年十二能为诗文,相者曰:乔学士必相,学道必仙。
仁宋时,举进士不第,乃隐霍山太乙岩。常吹铁笛,间即赋诗,有诗曰:“太乙峰前是我家,满床书史足生涯,春深殊雨不归去,老却碧桃千树花”。忽一日飞升而去,去游七年归,对其母曰:儿本飘然四海,母在念也。归居岁余,隐太乙岩,常吹铁笛于此。
又一日,乔探瓢出丹一粒,馈母曰:服之可以长年无疾,又以黄金数斤遗母曰:真气嘘冶所成,母实用之,并嘱族侄以承养而去。母寿九十七岁,终葬之日,樵牧闻墟墓间哭声,见去来且去云,后人见之于洛阳,布衣百结,入酒肆中,一饮数斗不觉醉。其语人曰:“吾太乙仙也”。一日,其在洛阳郊外置纸百余张于足下,令人取之,尽成浮云片片,有仙鹤自南来,空中历历闻箫声而去。犹长吟诗云:“下窥天子不可及,矫首相思空断肠,后不复见霍岩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