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天中山
天中就是指今日河南的驻马店,天中山就在驻马店市的汝南县。据《禹贡》记载:“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汝为豫州之中,故为天中。”由于此处地理位置特殊,周武王在此筑天中山一座,上置土圭,测日影考分数以此为正。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亲书的“天中山”碑文至今尚在。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登天中山、游南海寺后有感而发,写下了不朽的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语道出了天中宝地的钟灵与神奇。天中之地风景秀美,人杰地灵,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十分丰富。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天中独具魅力的生态旅游资源。
“天中山,三尺三,来到天中山,一步可登天。”这是流传于汝南民间的歌谣。有点夸张,但很传神。“三尺三”,极言山小;“登天”,也反映了天中山与天地通灵的神秘。的确,天中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山”,它只是一个标志,一个象征,或者说一种图腾。
天中山,亦名天台山。在汝南城北 1.5公里处,占地约800平方米,3米多高,上土下石。《重修汝宁府志》载:“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汝又为豫州之中,故聚土垒石以标天中,名天中山。”《读史方舆纪要》也有“天中山在府城北三里许,自古考日影,测分数,以此为正”的记载。由此可见,天中山,非自然造化之功,而是人工构筑的日咎测影和观察天象的地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天中山闻名,因为它是天下最中的标志,还是唐代大书法家、政治家、爱国老人颜真卿的尽节地,并存有他的绝笔 “天中山”碑文。天中山大门两侧镌刻着中国书协主席张海书写的对联“天中山圭影千古运转,颜鲁公气节万世长存”,很能概括天中山的文化内涵。 唐朝建中年间,汝南是蔡州府治所。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拥兵自重,自立为王,对抗朝廷。
他以蔡州为据点,占许昌、攻开封、围汝州,侵占中原大片土地。德宗皇帝下诏,派年逾七旬的三朝元老、太子太师颜真卿到蔡州宣慰,李希烈软硬兼施,逼颜真卿给他当宰相,颜公宁死不屈,被囚禁在龙兴寺,后被李希烈的宦官缢杀。颜公临终前,在龙兴寺写下了遗表、墓志铭及“天中山”三个雄浑铿锵的大字。 天中山碑不仅表明了颜真卿渴望平定中原、江山终归一统的愿望和忠贞报国的浩然正气,也因此使这座天下最小的山更加扬名。
驻马店森林公园
始建于1994年的森林公园,经过园林部门的全面规划,十年建设,如今已形成706亩林地和108亩水面,森林覆盖率达90%,仅乔木就有银杏、雪松、水杉等30多个品种,有效地改善了局部小气候,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引来多种鸟在此安家。
据公园管理人员和在此经营的商户介绍,经常见到的有白鹭、野鸭、画眉、喜鹊、布谷、斑鸠等,甚至连猫头鹰也能见到,还有一些他们看着稀奇、叫不上名的鸟在树上嬉戏。每天早上,公园林区内各种鸟叫声此起彼伏,优美的声音在晨风中回荡,十分悦耳动听。
森林公园管理处制定了保护鸟的多种措施,坚持全天24小时在林区巡逻值班,严禁游人捕鸟、吓鸟,严禁攀爬树木毁坏鸟巢、掏鸟蛋等。
为了给鸟提供一个安全的栖息环境,市林业部门今年春天还组织市直机关幼儿园的小朋友到森林公园安放鸟巢,为小鸟安家。如今,这些鸟巢已全部住进了小鸟。行走在树下,可看到小鸟在鸟巢中出出进进。
铜山风景区
铜山风景名胜区分铜山、铜山湖、云雾峰三个部分,总面积74平方公里,海拔681米,整个景区融汇聚集了山峦、湖水、岛、潭瀑、洞穴、寺庙、革命遗址、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风景名胜资源的精粹,集“雄、险、奇、秀”于一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和,以“一山、一水、一寺、一圣地”构成了完整的风景名胜体系。
铜山,原名大复山,汉代名将邓通在此铸钱而得名。它以“险似华山,秀似黄山”被冠以“小武当”之称,“南朝金顶(湖北武当),北谒铜峰”的美谈流传至今。
自东汉以业,佛道两家的释子道徒,在铜山修身养性,弘扬拂法,形成了丰富的宗教历史文化内涵。“一天桥”、“二古庙”、“三宫观”、“四道天门”、“五大石崖”、“六大洞穴”、“七大寺院”、“八大景观”、“九大奇石”、“十座名峰”等景点,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山上,云雾缭绕,危崖耸立;山下,洞谷幽深,林草茂密;周围群山之上怪石嶙峋,酷似猴、熊、蛇、鹰等八十种动物,鬼斧神工奇妙无究。山泉、飞瀑、红叶、怪石、河湖、寺庙、相互交映,可谓人间的仙境,历史上留传的农历六月十五日的传统庙会来自皖西、鄂北、豫南等各地朝山香客日达数十万人之多,物资交易大会盛况空前。
铜山脚下便是南宫寺,踏入山门,穿过竹林小道便来到千年佛教、道教圣地——滴水崖,寺院南侧有一滴水石洞,常年滴水不断,泉水甘甜清例,沁人心脾。西侧有一神仙洞,传说是祖师爷修仙之地。寺院佛道合一,常年香客不断,从滴水崖拾阶而上经“好汉坡”、“回心崖”、“焦阁老碑”、“百丈崖”、“一线天”、“铜山云梯”、“得道石”、“天桥”过四道天门可到达顶峰,立在铜峰之顶鸟瞰群山,满目葱笼,花枝烂漫,山峦起伏似巨龙飞舞,河流交错如飘带萦回,景区100多个著名景点尽收眼底,千里云海,河湖一线,水天一色,气象万千,使人心旷神怡,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登山完毕,便可泛舟铜山湖,碧波荡漾,岛绿景秀,岸上松涛阵阵,鸟语花香,宾馆服务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水怪”的传说,更为铜山湖增添了一分美丽和神秘。铜山风景名胜区,以秀丽的山水为主体,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内涵,能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是求知、求新、求奇、求险、求佛、探胜的旅游胜地,是中原大地一颗璀灿的明珠。
铜山以独特的湖光山色,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着历代游客。相传,王莽赶刘秀曾在铜山激战;南北朝时期,以《水经注》闻名于世的郦道元曾数次登临铜山详考沘水之源;唐代的尉迟敬德登山游览,立碑纪念;唐未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登山后咏诗激励斗志;明朝正德年间,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焦芳曾“相从贤士大夫数辈而来”登山游历,并亲自撰写《重修铜山清凉禅寺碑记》清代顺治皇帝削发为僧到铜山清凉寺隐居。清代历任知县登峰观景,并留下很多赞美铜峰的诗篇。
整个景区由“十大名峰”、“五大石崖”、“八大景观”构成,其中“铜峰积翠”、“熊石朝天”、“石婆峰”、“天桥石”、“滴水崖”、“四天门”、“一线天”、“云梯”等绮丽雄奇的景观令人叫绝。周围群山之上,形若猴、狮、虎、羊、龟、鹰、蛙等多种动物的怪石,其鬼节神工,惟妙惟肖,令人叫绝。
竹沟革命烈士公园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确山县竹沟镇,占地9.7公顷。陵园展出有烈士生平事迹即革命文物、文献,纪念碑与1987年落成后,全国各地来此瞻仰凭吊者,年平均达两万余人次。
青山绿水间,高高耸立的丰碑,像一座灯塔,将永远指示了革命人民奋勇前进。竹沟革命纪念馆建于1956年,周恩来总理为纪念馆题写了“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的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