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仙祠供奉着葛洪和鲍姑。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葛洪13岁丧父,生活贫寒,自幼好学,徒步到各处借阅书笈。以上山砍柴购买纸笔。夜间常以柴火照明,读书抄录。有时为了借书或求教,不惜跋山涉水数千里,不达目的不罢休。由于博览经史百家,近万卷,以儒学知名。十几岁便开始著作《抱朴子外篇》。据说,他为人淡泊寡利,不好荣利。不喜星书、算术、九宫、三棋、太一、飞符之类。晚学风角、望气、三元、遁甲、六壬、太一之法,好神仙导养之法。以郑隐为师,得到他的炼丹诸术后于是南下广州。在罗浮山逗留几年后,归返乡里。司马睿(瑞)时为丞相,赐其关内侯。后历任州主薄、伏波将军、司徒掾(怨)、咨议、参军等职。听说交趾出丹,求为勾漏令。路经广州被刺史邓岳挽留,邓劝洪到罗浮山炼丹,葛洪第二次坐船至东江入罗浮,在罗浮山此次一住三十六年。开辟了岭南的道教圣地,在罗 浮山创建了东、西、南、北几座庵堂。八十一时岁吞服自炼九转金丹在罗浮山羽化成仙。
葛洪知识渊博,撰写的著作很多,远远超过司马迁和班固。又善于辨论玄理,分析得非常精辟细致。其主要著作《抱朴子内外篇》,是道教史上一部具有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有多种方术的包罗万象的重要著作。是研究我国晋以前道教史不可缺少的资料。
其夫人鲍姑,是东晋南海太守鲍靓之女,精通针灸,善于以“越井冈艾”治疣瘤诸疾。据史料记载:鲍姑得尸解之道,与葛洪一同登仙,葬于罗浮山石子冈。
在神龛的两边还有两副清代楹联:“神仙忠孝有完人,抱存真,功侔雨地参天,不尽衣裾成蝶化”;“道术儒修无二致,丸泥济世,泽衍药池丹灶,可徒遗履认凫踪 ”。此联即高度赞扬了葛洪将道教与儒学结合在一起,采药炼丹,治病救人的功绩,又记述了葛洪“遗衣化蝶山中舞”和鲍靓“履化双燕任往还”的神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