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道光年间(1847年),刘家山村人氏刘炳士考上进士,官至刑部左侍郎,授封“代驾王”。刘炳士出身贫寒,为官清正,做官不忘根本。道光皇帝对他的人民品十分尝识。
刘炳士老年回乡时,道光皇帝亲笔题写“木本水源”四个大字,命人做成木扁赏赐予他。刘炳士回到家乡,即筹款盖房,将御赐木扁悬挂于正堂之中。后被族中人改为刘氏祠堂。抗战时期日本人进村放火烧毁了祠堂,唯这块木扁安然无恙。后转到村保长家中保存。但事有蹊跷,保长家又遭了一次火灾,房屋财产俱焚,唯这块木扁依就完好无损。直到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才被红卫兵小将凿去排头的部分字句。
对这块木扁之所以历经火患和政治劫难而不“死”的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刘炳士百年之后,魂归故里,一直暗中守护着这块木扁,并得神明相助;一种说法是:这块木扁制成后,经过秘制防火、防腐配方处理等等。由于这块木扁的历史悠久,又充满传奇色彩,一直被刘家山人视为镇山之宝,珍藏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