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仙桥
想去(2000)
去过(2000)

景点介绍返回顶部


  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原名叫红门桥,是大华山的门户。相传南宋嘉定年间,白玉蟾夜宿桥头,有“仰卧红桥似登仙”的佳话,遂改名为“登仙桥”。此桥历经九百余年沧桑,屡坏屡修,民国元年(1912)被山洪冲毁,1922年当地群众捐款重建,即现在的亭式单孔拱桥。宽6米,长19米,高6米,拱跨17米,全用麻石砌成。桥基建在天然石上,坚固结实;桥中央建“将军庙”,两边通道设有13个石台阶。登仙桥地势险要,高山耸立,起伏绵延,形成一条蜿蜓峡谷。1933年2月27日至3月1日,-、-亲自指挥中央主力红军在黄陂、蛟湖和登仙桥一带,采取声东击西与大兵团伏击的战略战术。歼灭了敌军52、59两个师,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这便是举世闻名的“黄陂、登仙桥大捷”。1980年经乐安县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返回顶部


  登仙桥始建于北宋天宝年间,宽6米,长19米,高6米,拱跨17米,全用麻石砌成,桥墩嵌入岩石中,非常坚固。登仙桥原名“洪门桥”,后因传说南宋嘉定年间,闽汀诗人葛长庚,怀才不遇,化名“白玉蟾”,修道时云游大华山,在“洪门桥”留有“仰卧洪桥似登仙”的诗句,为纪念这位修道的诗人,故改名为“登仙桥”。1912年,山洪暴发,桥被冲毁。1922年,重建了该桥。

  登仙桥畔地势险要,从谷岗沿河而下鹅卵石铺成的小路,是乐安到宜黄的要冲,两边高山耸立,木竹成荫,山坡重叠形成一条细长的峡谷。这里常常是大雾弥漫,即使千军万马匿于其中也难察觉。登上古桥,桥身上累累弹痕历历在目。1933年2月,蒋介石于南昌行营部署第四次“围剿”,亲自兼任“剿共”军总司令,并任命陈诚为“进剿”军中路总指挥,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企图一举聚歼我中央主力红军于南丰、广昌附近。当时,我红一方面军主力正奉命围攻南丰。为解南丰之围,陈诚命其第二纵队、第三纵队由南城、金溪等地向南丰开进,并命令第一纵队急速赶至南丰增援。2月21日和22日,敌第一纵队的第52师和第59师由吉安先后进抵乐安。登仙桥是敌52、59师必经之地。
景点美图更多>>

登仙桥

3人浏览

登仙桥

4人浏览

预订常见问题
什么是半自助游?
独立成团可以吗?
双飞、双卧是什么意思?
单房差是什么?
纯玩是什么意思?
付款和发票
如何获取发票?
一个订单可以多张发票吗
可以开具酒店的发票吗
发票内容可以选择吗
是否可提供发票?
签署旅游合同
能传真签合同吗?
在线签约合同有效吗
可以不签合同吗?
门市签约流程
签约和付款
预订优惠政策
游啦啦游什么优惠政策
其他事项
一般拒签都有哪些原因?
签证办理流程
签证办理时间
美洲签证办理
办理签证是不是都要去领馆面试的?

Copyright(C) 2010-2013 uu616.com(游啦啦旅游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游啦啦旅游网授权,禁止转载游啦啦旅游网任何信息
国内互动旅游专业平台-游啦啦旅游网国内最专业、最权威的旅游交流信息服务网站
游啦啦旅游网提供旅游交友,旅游攻略,旅游交通,旅游景点介绍,门票预订,住宿,长沙等旅游相关的信息
湘ICP备13001630号-13 技术支持:游啦啦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