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山寺始建于唐咸通(公元870—873)年间,由佛教禅宗、南岳清源法系弟子本寂禅师所创,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大派系之一—曹洞宗的祖庭。
曹山原名荷玉山,四周的山就像一朵朵的莲花瓣,曹山寺便坐落在莲花瓣当中,犹如一颗莲心。正对着寺庙的山叫供养山,它的形状就像一碗盛满的斋饭,供奉着菩萨,与供养山相对的是虎山,虎山的右边是龙山,它与虎山形成了龙虎之势,与四周的莲花瓣围抱着曹山寺,让曹山寺院端正坐落在正中广阔的空间,面对供养山,形成一个天然的大佛法坛。
《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中载:祖师本寂俗姓黄,名元证,法号本寂,系福建莆田人,19岁在福建灵山出家,25岁受戒,得到江西宜丰洞山高僧良介禅师真传,来到宜黄弘扬宗法,他在曹山“法席大兴,学者云萃,洞山之宗,至即为盛”,名扬四海,被称为“曹洞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大派系之一,故曹山宝积寺被称为“曹洞宗”’祖庭。
宋明清历代《宜黄县志》和《宗教词典》多版记载:在我国、日本、东南亚、朝鲜多国,至今有千余座曹洞宗派系寺庙和上千万信徒。史载:宋朝嘉定16年(公元1207年),日本学僧道无(承阳大师)来华参禅,拜曹洞宗第十三代祖师如净禅师为师3年,受禅宗和法衣而归,回日本建永平寺作为传播曹洞宗的根本道场,法系繁衍,至今教徒有800多万,寺庙15000多座。
本寂禅师在曹山传法31年,弟子过百,信徒数千。公元901年圆寂后就葬在曹山寺西侧的凤形坑,享年62岁。1743年,清雍正皇帝加封为“定藏元证禅师”,祖师塔于1983年修复。
1982年9月,以日本驹泽大学(属曹洞宗)教授宋田文雄先生为团长的第四次佛教史迹考察团一行十九人,来到曹山宝积寺遗址,虔诚参拜祖师墓塔,流连忘返,感慨万千。表示还将有更多的佛教团体来曹山谒祖庭,结法缘,从而增进中日民间了解和友谊。同时希望海内外众善信,戳力同心,使千年古刹重放异彩,曹洞祖庭再现庄严
1993年春,为落实宗教政策、弘扬佛教历史文化、满足信众过正常宗教生活的愿望,县委、县人民政府作出决定,批准修复曹山宝积寺,并成立曹山寺修复委员会,规划曹山宝积寺工程三十三项,占地五十二亩,建筑总面积达一.四五万平方米;此举得到中国佛协的大力支持,赵朴初会长还亲笔题写了「曹山宝积禅寺」和「大雄宝殿」匾额。江西省佛协常务理事、副会长怀善法师任寺庙住持。
1994年6月,进山公路、高压电线、施工工棚先完成,到一九九五年六月,一座占地二百四十平方米、建筑面积为六百三十平方米的三层仿古式客堂竣工。一楼为佛殿,由萍乡宝积寺转送的缅甸玉佛等佛像有序安放於殿内,赵朴初会长「曹山宝积禅寺」匾额题书复制於门楣。二、三楼为客厅及僧房。此後不久,斋堂、厨房、观音堂相继落成,实现了修复曹山寺第一期工程计划,奠定了全面修复的良好基础。自此,曹山寺法轮启动,香烟缭绕,千年古刹重放异彩、曹洞祖庭再现庄严的愿望正在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