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潭(旧称莲花潭)位于台湾高雄市半屏山之南,龟山之北,是高雄市左营区区内最大的湖泊,潭面面积约42公顷,源于高屏溪。1686年凤山知县杨芳声建文庙时, 以莲池潭为泮池,在池中栽植莲花点缀。每值炎夏,荷花盛开,清香四溢,乃有“莲池潭”之名,而“泮水荷香”列为凤山八景之一。清朝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凤山知县宋永清再对莲池潭浚修。现因湖畔半屏山特殊造型与龙虎塔远近倒映水中,而以“莲潭夕照”闻名。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当时的知县曹瑾与乡绅郑兰等人,对莲池潭在加以扩建,并开辟圳路引潭水灌溉四周的农田千余甲,使兴隆里成为丰衣足食的富裕之城。凤山县志载:“莲池潭,在县城兴隆里北门外,潭修日广,荷花满沼,香闻数里,今为文庙泮池。”凤山县采访册则记载:“莲花潭,旧志作莲池潭,俗称莲陂潭,在兴隆里,县西北十五里,周十里许,中有活泉,为圣庙泮池;每逢荷花盛开,香闻数里,昔人目为八景之一。”
莲花潭西岸庙宇林立,500公尺内拥有20余座寺庙,由北而南的景点分别有孔庙、北极玄天上帝、启明堂、春秋阁、五里亭、龙虎塔等。
早期的莲池潭,是由文庙、龟山、半屏山、菱荷与垂柳所组成,之后陆续兴建春秋阁、五里亭、龙虎塔、北极玄天上帝耸立于潭中;潭面北侧尚有宏伟的高雄孔庙与万年公园,南侧有凤山县旧城残垣点缀著。这些景观,与环潭十二座香烟缭绕的庙宇相互辉映,潭面东侧是莲池潭入口的巨大牌楼,与中西合璧的高雄市风景区管理所。
日治时期的莲池潭老照片仍可以看出当时优异的自然景观,民国60年代(1970年代)时先后盖了春秋阁及龙虎塔,增加了人工景点,成为高雄市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民国93年(2004年)起,高雄市政府建设局开始在环潭路设置光之潭及亲水设施,使莲池潭的夜色更加光彩。近年来左营地区庙宇的庆典活动-万年祭便在此地举办,使得每年的十月分莲池潭充满了民俗节日、宗教文化的欢乐气息,更因此带动了地方观光的人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