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洞,池州市大王洞,古称“穿山洞”。因此宋诗人腾宗凉(字子京)与梅尧臣(字圣俞)在此洞赋诗唱和而名传千古。2007年8月20日,大王洞风景区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另有广东信宜市大王洞,是信宜市重点文物保护遗址,对研究古代瑶民斗争有一定价值。
“洞户千年叫不开,白云无主自徘徊。只因种玉人归后,一闭春风待我来”。因北宋诗人滕宗谅(字:子京)与梅尧臣(字:圣俞)在此洞赋诗唱和而名传千古。“大王洞”,古称“穿山洞”。
大王洞,坐落在府城西南的牌楼镇大山、穿山境内。全洞由大天潦、小天潦和大王洞三洞呈“丁”字形组成的巨型溶洞,干线总长2200米,总面积达10万平方余米,规模宏大,奇景天成,堪称“洞中大王”。是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是秋铺仙境的一块奇异的瑰宝。
历史
明万历四年(1576年)两广总督凌云翼调集20万大军分10路围剿罗旁瑶民,命高州参将陈璘率一路进攻信宜怀乡。当地瑶民首领肉翼大王率众浴血抵抗,战败后退守虎跳,进入洞中,据险固守。陈璘的兵将无法上去,被牵制于此,进退两难。后来,陈璘佯作退兵,派一部分人员乘船沿黄华江而下。肉翼大王出来察看,被埋伏岩下的陈璘飞剑砍死。头颅顺黄华江流至约3公里下的罗山河滩。后人就在罗山滩上建大王庙纪念他。民国后期,该庙己废。
虎跳峡两岸石山中遍长杜鹃。春季鹃花似火,江水如蓝,诗人墨客喜欢到此凭吊、览胜、吟咏。清道光七年(1827年)贡生刘朋有《游牛下峡》诗云:叠嶂疑无路,舟行石罅通。几湾湍水绿,数里杜鹃红。断岸少人迹,阴崖多鬼风。石幢高百尺,传是翼王宫。
环境
大王洞,坐落在府城西南的牌楼镇大山、穿山境内。全洞由大天潦、小天潦和大王洞三洞呈“丁”字形组成的巨型溶洞,干线总长2200米,总面积达10万平方余米,规模宏大,奇景天成,堪称“洞中大王”。是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是秋铺仙境的一块奇异的瑰宝。 大王洞风景区由“天桥奇观”、“神仙河谷”、“大王洞府”(包括凤殿、龙厅、银河、仙园[小天潦]、瑶池[古穿山洞])和大王湖四大景区组成。是一个容山、水、洞于一体的庞大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