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洞旅游区,位于含山县城东北7.5公进而处。唐贞观年间,高僧慧褒云游至此,爱其风物,结庐山下,故而得名。华阳洞是褒禅山旅游区的主要景观,洞深1600米,“洞中有洞,洞里有河。河上泛舟,洞洞相通。”洞内自然景观琳琅满目,争奇斗姿,各显其妙。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当年慕名游览,举火探洞,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游褒禅山记》,为文学史增辉生色。褒禅山四周翠峰环黛,脚下农舍青烟,牧童横笛,山野之趣、田园之乐、探幽之险、登临之兴,乐又何极!
褒禅山最为诱人的去处当为华阳洞。华阳洞现有天洞、碑洞、门洞、地洞4处溶洞,特点是“洞中有洞,洞里有河。河上泛舟,洞洞相通”。已探明的洞群长5000多米,有10大景区、102个景点。其中碑洞名弥四海,亦即王安石游记中所记"华阳洞"。碑洞环空经丈,左折如楼,石罅流泉,淙淙可闻。洞内游人题字甚多,以"华阳"和"万象皆空"两处题字最为醒目。
褒禅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处7.5公里,旧名华山,是几座山的统称。东为灵芝山,树木参天,古以盛产木灵芝得名;中为起云峰,高耸挺拔,"天欲雨,山则云遮雾障";西有鳌鱼岭,传说有一罗汉出生于此,饮食后投碗于岭上,至今仍可见其坐卧痕迹,因此又称碗儿岭。
千古名刹褒禅寺坐落在安徽省含山县褒禅山中,唐贞观12年(公元424年)高僧慧褒禅师结庐于此潜修二十余年圆寂后获五色舍利若干粒,因与唐玄宗之师慧忠国师为昆季,随名声遐迩,其弟子改华山为褒禅山,并兴建寺宇,谓慧空禅院,宋高僧中会禅师与元裕禅师相继修建,寺宇规模逐渐扩大,住僧千余人,宋仁宗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云游至此,写下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该文同时被祖国大陆和台湾引进高中语文课本内,问曰:“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土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从此,褒禅寺名扬海内外,明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归来后,兴建殿堂,时寺宇千余
间,住僧常满千人(安徽省宗教志载),民间传说:“褒禅寺和尚,骑马关山门”,可见当时寺宇规模之大。